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论坛开幕

读特记者 王若琳
2018-05-13 08:43
摘要

本届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承办,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协办,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和“数字科技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现代科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如何更好地融合和传承?昨日,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论坛在深圳开幕。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出席论坛。来自文化领域的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智能数字科技与文化结合等内容进行研讨,力争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加强文化科技创新转化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届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承办,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协办,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和“数字科技与文化”。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寅,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连辑出席论坛并致辞。

陈寅在致辞中说,举办本届论坛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举措。来宾们能够借助论坛这个平台,一起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在新时代铸就新辉煌贡献一份力量。

【嘉宾观点】

连辑:树立正确艺术观 提升大众审美能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连辑从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全局高度,对大众审美能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我们现在大众审美能力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大众审美能力这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连辑说,当前我们面临审美观的社会性缺失,缺乏综合性的审美教育、专门化的审美培训、传统性的经典体验和持续性的审美训练,同时,审美范畴被严重窄化,审美价值受到贬损,审美管理也缺位。“实际上审美活动无处不在,审美行为就是生活行为。”他呼吁大众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以美为尺度观察事物,让审美成为社会性的群体行为,提升职业审美能力和个人审美修养。

连辑说,自己深切感受到深圳的变化,包括深圳发展理念的调整、深化,“新时代的深圳在发展战略上更加注重与精神文化相关的产业和事业的发展,这正好和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主打业务是高度相关的。”连辑对未来同深圳在文化上的合作表示期待:“今后中国艺术研究院无论是从学术上、创作上、人才培养上,还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和深圳市在更多的领域展开更深层次、更高端的合作,来共同为深圳这个改革开放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提供我们的智慧,支持深圳的发展。”

陈寅:积极承担媒体职责使命 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寅深刻阐述了文化的重要性,也强调了新闻媒体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脉,孕育着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本届论坛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举措”。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为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独特文化载体。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对提升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

对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而言,文化更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元素。陈寅以深圳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为例,强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调深化文化对外交流,提升文化创造力影响力。

新闻媒体是舆论引导的主阵地,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陈寅说,近年来深圳报业集团围绕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积极承担起媒体的职责和使命。通过不断创新传播方式,用优秀的新闻作品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传播传统文化艺术,把中华文化艺术创造性发展的成果呈现给大众,同时也积极布局文化产业新业态,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新路。

丁亚平:中国电影要讲好中国故事 彰显中国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亚平从电影艺术的角度阐述了现代科技与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密切关系。

丁亚平认为,应密切关注电影文本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性。“这些年来,中国电影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与中国元素是密不可分的。”他以《少林三部曲》《战狼2》《英雄》和《红海行动》等影片为例,说明好的中国电影不仅具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力,更重要的意义是起了引领、示范、激励的作用,将中国文化推向国际。

在丁亚平看来,电影发展背后的文化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他认为这是当前乃至未来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基础。他说,文化与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中国电影而言是一个机遇,电影工业如何发挥文化想象力和技术想象力格外值得思考。“当代中国电影需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依靠与技术艺术的融合,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他说,“我们需要坚定电影的文化自信,需要重视电影技术层面的贡献力,需要重视电影的文化传播力和传播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陈谦:数字技术能让传统文化艺术 触及更多消费者

腾讯智能平台部副总经理陈谦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将来科技融入到文化结合的可能性,并描述了文化借助科技手段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前景。

陈谦举例说,近年来,腾讯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博物馆和美术馆,比如,一个游客在博物馆和美术馆浏览艺术品、文物的时候,我们的AI技术能够帮助他获得一些新的解读方式。陈谦还提到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艺术品消费进行进一步升级,“让更多的消费者或者没有能力去购买原作的消费者,都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艺术品,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艺术品中来,同时给艺术家和馆方带来更多的消费人群。”

他说,腾讯公司曾提出关于推动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创新、打造数字化中国的提议,近年来也在与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结合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落地,比如与故宫联合成立实验室,利用数字保护传统文化;与敦煌研究院携手共建数字化的丝绸之路;与陕西省文物局携手利用互联网+,助力陕西文物的创新。

见习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王若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