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护士正在为病人做康复训练
8小时上班,24小时待命,护士或许是最需要奉献精神的一个职业。在一年一度的“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罗湖区人民医院的护士们在相互送上节日的祝福后,又继续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之中。从指引患者缴费到协助医生手术,从琐碎到复杂,护士的工作事无巨细。
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这是“白衣天使”永恒的职责,病人满意的答复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去年,罗湖区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三甲”医院,医院的护理工作再上台阶,护理部牵头推行的“6S”管理制度使医院的院容院貌焕然一新,患者纷纷点赞。“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南丁格尔的誓言始终鼓舞着这些一年365天奋战在病房第一线的“白衣天使”。
图为护士精心护理血透病人
护理管理不断规范,“6S”制度引患者点赞
每周二上午,王女士都会来到罗湖区人民医院,为自己身上的PICC导管进行维护。
“以前可麻烦了,每次维护都要挂号找医生排队,至少要花上一天,现在顺利的话半小时就完事了。”王女士口中的“方便”源自于罗湖区人民医院在去年推出的“护士专科门诊”。
为了方便患者,罗湖区人民医院为有资质的护士开设了“专科门诊”。“由于患者众多,每个医生接待病人的时间也十分有限。像维护PICC管道这样的工作,也是由专业的护士来完成。因此我们开设了‘护士专科’门诊,让有资质的护士来分担维护、护理的工作,患者普遍反映方便多了。”据罗湖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郑晓静介绍,该院目前已开设PICC/输液港、造口伤口、助产士和母乳喂养等4个护士专科护理门诊,20多个取得资格的护士每周二、四轮流坐诊。据统计,去年“护士专科”的门诊量达到了近千人次。
过去的一年,是罗湖区人民医院通过“三甲”创建、再上台阶的关键年。这一年来,医院的护理管理进一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护理专业不断发展,专科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罗湖区人民医院也在创新中完善管理,规范质量监控,并开展医护一体化查房,加强患者安全。
现在去罗湖区人民医院就医,会发现该院的软件硬件都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环境干净清爽,患者井然有序。这一切,离不开医院去年推出的“6S”管理。
“我们将管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的‘6S’管理理念融入到工作,提升现场管理水平,提高全员素养和工作效率,并不断改善就医环境。”郑晓静表示,罗湖区人民医院由护理部牵头拟定了“6S”评价标准,并和“三甲办”一起在全院开展“6S”主题活动竞赛,共54个科室和部门参加评比,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后勤行政科室分别产生不同奖项。通过“6S”评比活动,形成了“让规范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文化”的良好氛围。“员工的工作状态也都不一样了,相信患者来就诊也有不一样的感觉。”
有爱心有担当的团队
特色服务不断开拓,让护理工作更有温度
随时待命,时刻准备着,这是护士职业的常态。即便到了难得的休息时间,只要有手术需要,那也得立即赶回去医院报到。值得一提的是,罗湖区人民医院还有许多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做义工,给有需要的患者送去最关心与帮助。奉献精神,在罗湖区人民医院的护士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早产是准爸爸妈妈们最怕遇见的情况之一,而早产儿也需要比一般小朋友更细心的照料。在看到不少新手爸爸妈妈照料出院的早产儿有困难时,罗湖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护士们“主动出击”,在护士长方小燕的带领下自发成立了义工团,利用闲暇时间到出院的早产儿家中“家访”,为出院患儿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几年下来,新生儿科的义工团已经帮助了70余户早产家庭走出了迷惘。
新生儿科的“义工团”在罗湖区人民医院并不是特例。罗湖区人民医院全面推行优质护理,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注重开展延续性、特色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较高。几乎每个科室都根据实际情况开辟出了自选的“特色服务”,如甲乳外科开展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个案管理,心内科和康复科开劈微型医患种植园。血透室每年举行“肾友会”,让患者彼此分享生活经验和治疗知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同时拉近医护患的距离,让患者感受到亲情和温暖。此外,住院结算还提供床边移动收费车、床边POS刷卡机,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办理出入院;门诊开展“一站式”服务及多项便民服务设施,如邮寄复印病例,自助挂号、缴费、打印检查结果等,设置自助储物柜,开辟自助便民服务站,让门诊的患者和家属有一个温馨的休息休闲区。通过这些特色服务,该院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和有温度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感受和满意度。
图为护士正在安慰病中的小朋友
经过医改后,罗湖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转诊制度。社康的重症会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诊到医院,而出院的患者也会被转诊到社康进行跟踪康复治疗。罗湖区人民医院护理部还专门建立了“家庭病床患者管理”微信群,随时随地为社康提供支援。据统计,目前罗湖医院集团累计建床3312张,通过“医院-社区护嘱转诊”及“线上线下会诊”机制,该院实现了在家门口提供全、专结合护理服务,形成医院和社区联动共管模式。出院患者由责任护士开具护嘱转诊至社康,指导社区护士延续性护理。专科护士下社区进行家庭病床会诊,或线上远程会诊进行技术指导。双向转诊推进了社区全科护士和医院专科护士联合护理查房,实现社康与专科病房密切协作。
护士角色不断转变,为居民“管好一生健康”
“你们对病人的照顾是那么的细心和有爱心,让我感觉像家人一样,感谢平凡又伟大的你们!”“尽职尽责,对病人呵护有加,祝福天使们越来越美!”
罗湖区人民医院11楼泌尿外科走廊的墙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患者的“心意卡”和感谢信,还有小患者们温暖的画作。这些都是他们的一份心意,对住院期间护士们无微不至的护理工作表示感激。
据介绍,在去年病房装修之后,罗湖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护士长张文娟便在走廊的外墙上设置了“心意墙”,让患者对护士的工作进行评价。“这是对护士们的鼓励,能督促她们更好地去为病人服务,我们也会把这作为年度考核参考的一部分。”张文娟表示,“心意墙”推出后受到病人的欢迎,医患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墙上的卡片和信我们差不多一个月就要换一次,太多了都贴不下了。”张文娟笑着说。目前“心意墙”已经被推广到罗湖区人民医院的各个科室,获得不少患者的认同。
如今,护士在健康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显,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从病人角度来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从全球来说,护士是应对当今全球老龄化、重塑公共卫生系统的重要力量。优质的护士服务不仅仅存在于大医院。经过全面医改之后,罗湖医院集团旗下社康的护士力量也得到了增强,并建立起以儿童保健、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家庭病床管理为核心的社区护理制度。据统计,罗湖区社康中心全科护士人数逐年增加,目前有全科护士189人,其中有50%取得健康管理师证,社区精神病管理护士也均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证。全科护士100%参加罗湖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并持证为社区居民服务,并挑选具有慢病管理经验的护士作为家庭医生团队的主要负责人,担当600-800人家庭医生签约的协调管理。下一步,罗湖医院集团计划给护士开放慢病单病种的处方权。
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表示,希望能管好辖区居民“一生的健康”,而从儿童青少年阶段的“健康少年”计划,到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到中年阶段的慢病管理,再到老年阶段的医养融合,护士在整个过程中都担任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在郑晓静看来,专科护理、中医技术、康复护理、心理干预等社区“全专结合”的护理服务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护士角色的转变是医改成功的保障。“在未来的十年里,护士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多的平台去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
拥抱新生儿
【护士节征文选登】
以饱满的热情站好每一班岗
内二科 张彩云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从事护理工作5年有余。在这1800多个日子里,一直奋斗在临床一线,有辛酸有汗水,但收获更多的是一份患者康复的喜悦,一份暖暖的感动。
时常有人问我,“选择护理这个行业,又脏又累,你后悔吗?”我只想说:“我不后悔。选择当护士,我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当看到一个个濒临绝境的生命被挽救回来时;当看到一个个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边缘被拉扯回来时;当看到愁眉紧锁的患者个个喜笑颜开时,我们的内心就充满了无比强大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这更坚定了我从事护理事业的决心与信心,虽然我的力量犹如“微尘”般渺小,微不足道,但我会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做好每一件事,站好每一班岗,用精湛的技术、天使般的爱心,为生命注入永恒的光芒和希望
用我们的爱点亮患儿的生命
新生儿科 胡艳艳
“白衣天使无限爱心,迎接新生最光荣”。这面锦旗现在就悬挂在我们科室的墙上。这是一位早产儿的父亲写的。他的孩子在保温箱中度过了60多个日日夜夜。这个孩子是我们科收治的第一例超低体重儿。孩子在母孕不满28周时出生,出生时体重仅800克,身体虚弱,命悬一线。家长非常紧张,再三哀求: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看着家属那因痛苦而扭曲的表情,还有那无助的眼神,我的心被拨动了,我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刻不容缓,很快投入了抢救中。
凭着我们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患儿终于长到2500克,康复出院。当看到家属那如释重负的笑容,听到一句句真诚的谢谢,收到那充满感激的红彤彤的锦旗时,我被自己的工作感动了。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谢谢”,已经是我们莫大的财富。
我们的工作是如此神圣,只要努力付出,就能收获生命的喜悦。虽然我们并不完美,也并不坚强如铁。面对繁重的工作、有时候无理的指责、病人的无助,我们也会累、愤怒,也会悲伤流泪,但从未怀疑最初的选择,就为这世界少一分病痛。无悔为医,勿忘初心,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用我们的爱点亮患儿的生命,用爱为患儿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绽放在身边的朵朵“苔花”
妇一科 杨宇翔
护理工作是琐碎的,而我们的“天使”们却有着一颗待病人如亲人的心。有些善举只是举手之劳,但对患者而言这将极大地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和顾虑。
来自潮汕的陈阿姨是家庭主力,在深圳卖菜多年,但不幸患卵巢癌。手术后她多次化疗,使得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因患病后更拮据。家人为维持生计及供养3个上中学的孩子,每天不得不按时开张做生意,因此对病人疏于照顾。陈阿姨住院期间经常有上顿没下顿。家住龙岗的马护士每天坐地铁早早来上班,总忘不了“顺便”给陈阿姨带份热腾腾的早餐,科室的“过时餐”和病友们送来的水果也经常被“顺手”放在她的床头柜上。陈阿姨多次想放弃治疗,是这一次次的“顺便”和一次次的“顺手”让她坚持了下来。
护理工作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壮举,每位护士就像“如米小”的苔花一样静悄悄地“绽放”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每天默默无闻地承担繁杂的工作,陪伴患者走过最黑暗、最痛苦的日子,给她们带来一丝丝温暖和阳光。
组织安排护理工作
从细微点滴中聆听心灵的感动
外五科 田青艳
“你以前在前面14楼呆过吧,你是小田吗?”查房时一名老人突然问我。“是向叔啊,您怎么成这样了?印象中您永远挺着腰杆,精神饱满啊。”我惊讶地说。“哎,她前年走了,我就开始进医院了,今天看见你很高兴,谢谢你对阿兰的精心护理”!说完向叔低下头。
那一刻,我泪眼婆娑,为近15年如一日的情愫而感动,为他还记得当年护理他们的小护士而欣慰。那次触动心灵的护理情景浮现在眼前。
2006年,我收了一位叫阿兰的病人住院。她呈植物人状态,插着胃管和尿管,呼吸急促,肺部感染严重,随时会有病情变化。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病人全身干干净净,没有异味,皮肤嫩白,营养良好,家庭护理得很不错,但肢体有些强直僵硬。这时她老伴进来,坐在床边,拉着她的手附在耳边说:“阿兰,不要怕,到医院了,医生护士会治好你的。”说也奇怪,病人的全身明显松弛下来,眼睛盯着他的老伴。我了解到她已经有5年病史了,她老伴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陪她说话,念报纸、按摩……从来没有间断过。住院期间“阿兰……”成了印象最深、最美的声音。
看到这份相濡以沫和不离不弃,我除了感动、敬重,更觉得多了一份责任。我精心为患者制定了一份护理计划,除了按时治疗,每天对她进行被动的康复锻炼,考虑到患者更多时间需要家庭护理,我认真指导家属陪护进行正确的基础护理,学会观察病情……出院的时候,向叔拿着我写给他的那份护理计划不断说谢谢!而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在爱的支撑下走的更久一些。
这么多年的护理工作,给了我太多的感触和感动。我从细微中感触到了点滴,从点滴中聆听心灵的感动。也让我重新诠释了护理的意义,看到了它的价值,体会到了病患家属的需求。明白了护理工作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职业,而是我的事业。
温暖相伴 与爱同行
老年病分院 何丽婷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人生的道路或许不会看似那么一帆风顺,但不必惶恐不安,每一棵大树的成长都要接受阳光,也包容风雨。
每当夜深人静,望着窗外,高楼万丈,漫天星空,我沉下心在想,我应该怎样做得更好?我还能为老年护理事业做些什么?我们的事业,虽然没有花的艳丽,也没有华丽的时装,但却有着泥土的胸怀。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们坚守在病人身旁,穿梭在寂静的走廊,送走了满天星辰,迎来了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很平凡,但并不平庸。看似柔弱的我们,却有无比坚硬的翅膀, 用双臂撑起希望的蓝天。
当我们用一片孝心与爱护理着老人时,老人也会送上一份真诚的祝福。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份感动,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老人的双手,用温暖相伴,与爱同行。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