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小学润物细无声,全员美育“开花结果”

刘正金 石文 邓瑛 文/图
2018-05-10 20:06
摘要

全员艺术教育“开花结果”了。

宝安区艺术教育百校展建安小学师生、家长个性艺术作品展9日开展。

9日至13日,宝安区艺术教育百校展建安小学师生、家长个性艺术作品展,在宝安区图书馆展厅“竞相绽放”。该校坚持多年的全员艺术教育“开花结果”了。

本次展览共展出2300多幅艺术作品,不仅全校师生有作品亮相,还有70件家长作品参展,而且所有作品不修饰、不美颜、不装裱,废旧纸板成为书画、摄影作品的边框,纸箱则成为手工作品的展台。

建安小学校长谢冰表示,建安小学将美术、书法上升到核心课程的高度,不仅教授孩子技能与技巧,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育人做到润物细无声。同时,这还是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区教科院对艺术教育的要求,践行全员美育思想,实现家校共建取得的艺术成果展。

本真的展示,美不胜收赢点赞

建安小学师生、家长个性艺术作品展,展品包括书法、绘画、摄影、软陶等多个艺术种类。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品中有一个长逾20米、宽逾1米的书法条幅,书写内容为建安小学校歌,书法字体既有正楷、行书,也有草书、隶书。其创作者,是该校的128位教职工和30名家长。

绘画作品形态更为丰富——大大小小的纸盒,高高低低地组合成各种别致造型。每个纸盒上,粘贴了学生的国画、版画、水彩等画作;大些的纸盒,表面糊上白色纸巾,同学们用国画颜料在上面创作,或人物或花鸟,栩栩如生。

“欧耶!周末能出去放风筝,终于不用猴哥管了”“为了颜值,我一定要锻炼身体,学会打羽毛球”……以上画作,同属于“西游记”主题之“猪八戒”系列,一共6幅,由四(3)班刘梓祺在扇面创作而成。谁曾想到,如此幽默风趣的画作,竟出自温文尔雅的小女生之手。

展品中,还有二年级学生的水彩画系列,四年级学生的鞘翅昆虫系列版画,五年级学生的钢笔写生等。“建安小学专场,是最环保的一次展览,也是惟一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的展出,美不胜收。”宝安区图书馆负责人周英雄表示。

一师一特色,全员美育竞绽放

如今,建安小学已将美术、书法教学上升到核心课程的高度,要求立足课堂面向全体实现全员美育。“为此,学校要求美术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谢冰介绍。

建安小学共有6位美术教师,一人一特色,每人负责一个年级。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需对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求以及所用教材进行分析,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生成新的课程体系,实行单元、主题性教学,不仅教给学生技能与技巧,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其中,一年级美术老师李莹擅长从材料入手,创新游戏教学,鼓励学生实施去程式化的图式造型;二年级美术老师邓瑛,擅长从思维主题入手,激发学生体验与表达物与人的造型美;三年级美术老师戴晓艳,擅长将学习生活化和生活学习化,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然后在创作中获得生成与发展。

四年级美术老师陈雨童,擅长从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高度,引导学生练习观察,找出人物形象的明显特征,然后教授绘画知识和各种绘画表达方法,以解决绘画中构图和造型问题,形成写生能力;五年级美术老师杨永权,擅长从艺术作品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注重对作品构图把握、线条、色彩、疏密等画面语言的深度加工;六年级美术老师欧朝琳,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在告别天马行空的想象造型同时,带动学生基于现实元素发挥创意想象,展现人文与科技的魅力。

研究型美术教学,让全员美育得到落实,成功实现全校师生美术创作百花竞放。

家校共合作,艺术教育结硕果

在建安小学,美育工作从来都不只是美术老师的事,全校老师和家长都带动起来了。

本次展览中,数百件书画、摄影、软陶作品出自该校各学科老师和家长之手。该校为观展者精心准备的100件软陶礼品,便是家长的劳动结晶。这些软陶礼品,或可戴在胸前,或可当镜子,或可当储物盒。校方介绍,学校统一买回徽章、镜子、储物盒等耗材后,发动有兴趣的家长参与“二次加工”——使用软陶在耗材表面进行原创性造型。

不少学生家长都参与了制作。四(3)班施小雅同学的父亲,便是软陶礼品创作者之一,他介绍,“大家在创作时,各种方案都大胆尝试,学校美术教师也不忘点拨指导,力争每件礼品都是原创。我做的10面镜子礼品,每一面都独一无二。”

谢冰介绍,遵循“开放办学,个性发展,智慧提升”的办学思想,学校设立了60多个学生社团,并积极构建家校共建和谐发展的隐形校园文化。其中,学校美术科组获评深圳市优秀社团、深圳市先进科组、宝安区示范科组,科组内既有市、区级名师,也有区学科带头人。

见习编辑 黄小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