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除夕夜 他们用坚守迎接牛年到来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兴东 通讯员 徐畅
2021-02-12 13:33
摘要

而本次罗湖站的道岔升级改造,正是深圳地铁1号线设备升级的重要一环

大年三十,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即便许多人今年未能回家过节,但打一通视频电话与家人迎接新年也是一个幸福时刻。

但在这一晚,在距离地面30米下的地铁1号线罗湖道岔改造的现场,近百名地铁员工却没能享受除夕夜的放松休息。对于他们来说,与同事一起跨年、陪设备一起倒数已是家常便饭。


01

他的除夕夜主题是“拆、整、清”

年三十的中午,田中华和家人简单吃了团圆饭,稍作休息后便收拾出发。这个大年三十的晚上,作为深圳地铁信号工程师的田中华有一项重要任务——1号线的设备升级改造。

深圳地铁1号线,如今每天的客流都在100万人次以上,运能已经极度饱和。想要增加运力,必须对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而本次罗湖站的道岔升级改造,正是深圳地铁1号线设备升级的重要一环。

除夕当晚11点45分,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田中华和同事们正紧张有序地将信号设备搬进罗湖站的隧道。“赶在零点前进场是多日前定下的计划,这次作业设备不少,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清点。今晚的工作至关重要。”田中华细心地叮嘱着身边的同事。

田中华介绍说:“制约地铁1号线运能运力提升有多个因素,其中深大至桃园区段软件升级、中央ATS服务器的硬件扩容等都已经在早前完成。现在就剩下这罗湖站的道岔整改。顺利的话,地铁1号线行车间隔将有条件进一步压缩,运能也有望提升10%-20%”

这一晚,田中华和他的同事们的主要任务是“拆、整、清。”简单理解便是拆除旧设备,整理并清除出场。即使事前大家经过了多次推演及演练,可当最后一块旧信号设备被清理出隧道时,时间已经到了大年初一的早上8点。

一整夜,隧道内人头涌动,大家似乎在逛一场特殊的“花市”。田中华的除夕夜便在这不知不觉悄悄度过。

其实,田中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过年方式。田中华的爱人是深圳地铁的车站工作人员,夫妻二人工作时间是倒班制,时常一人刚下班回家,而另一人已在上班的路上。这个年三十的晚上,两人都在岗位上默默地迎来了新年。

02

她的“新年钟声”是敲击钢轨的响声

与田中华一同在1号线罗湖站隧道度过除夕夜的,还有深圳地铁维修工建专业的秦艳。

刚刚30岁的秦艳做事干练有序。在除夕夜的罗湖道岔改造项目中,她是轨道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她和轨道专业的30余名同事面临的艰巨任务则是拆卸和拼装道岔。

道岔是轨道之间的连接设备,作用是使列车从一条轨道转入另一条轨道。因此拆卸道岔涉及行车安全,既是体力活也是精细活,不得马虎半点。

“道岔的零件非常多,各种轨道设备也特别重,像是一根基本轨就有一吨的重量,一根尖轨差不多780公斤,单靠人力抬不动,必须借助小型的龙门吊。” 秦艳介绍,而之后的轨枕打磨则必须要精确到毫米级。

顾不上看时间,秦艳的注意力一直放在监测轨枕的歪斜量上。“如果歪斜量超过3毫米,就需要进行轨枕打磨。而对于部分特殊位置的轨枕需要凿除的,还要移开上面的信号设备,凿除后再重新标记,划定区域,小心铺装。急不来,只能一点点耐心做。”秦艳说。

秦艳和她爱人也是典型的地铁双职工。这个春节两人都需要在岗位上工作,即将上小学的儿子,便只能拜托老人照顾。秦艳期待,待工作忙完后能有时间陪孩子一起去爬山。

一整夜,罗湖站隧道内的钢轨的敲击声此起彼伏,犹如新年的钟声伴随着所有工作人员度过大年三十的夜晚。

编辑 吴徐美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兴东 通讯员 徐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