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群英榜 | 李冬:医者仁心守护高墙内健康

​读特记者 张燕 文/图
2018-05-01 18:30
摘要

如今的李冬已是“火眼金睛”,一眼就能识破各种装病套路。

在深圳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有两个岗位的人才特别难招,一个是会计,另一个就是医生。现任深圳市司法局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市强戒一所”)卫生所副所长的李冬正是这样一位“稀缺人才”。

“与外面的医生相比,我每天要多绷紧一根弦,那就是要先判断病人是真病还是假病,真病了的话,有没有夸大病情。”今年37岁、扎根市强戒一所卫生岗位14年的李冬微笑着对记者说。从警入职14年来,面对戒毒人员这群特殊的病人,李冬从一开始的忐忑、不适应,到后来的斗智斗勇、一眼识破各种装病套路,再到现在的“医者父母心”情怀,逐渐成长为该所独当一面的医护骨干力量。虽然李冬经常无情地戳穿戒毒人员的装病套路,但他始终如一的真诚与耐心付出仍然赢得了他们的信赖,成为该所戒毒人员经常点名要找的李医生。

火眼金睛,一眼识破各种装病套路

李冬是山东郓城人,2004年从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机缘巧合来到市强戒一所,一干就是14年。

“有的戒毒人员为了逃避劳动,或者骗取所外就医,时不时伪装生病。”李冬无奈地说,“千奇百怪的装病手段令人哭笑不得。”他曾遭遇过一位极富戏剧性的“病人”。入所检查时,“病人”突然倒地,口吐白沫,浑身抽搐,乍一看疑似癫痫发作。李冬和同事紧急处置,随后发现情况不对,此人抽搐的表现并不像癫痫的一般症状。多了个心眼的李冬又检查他的随身物品,发现一个眼药水瓶子,里面装的是洗衣粉泡沫,原来“病人”用洗衣粉泡沫伪装癫痫发作。“当时戳穿他的套路以后,对方再也没装过病。”如今的李冬已是“火眼金睛”,一眼就能识破各种装病套路。

尽管如此,李冬对待每个前来问诊的戒毒人员始终温煦和蔼、认真负责,“我总想,万一真的生病了呢?他们都有亲人,是儿子,也许还是个父亲,外面的家人还等着他们团聚。”一个曾经脾气火爆的山东汉子慢慢磨成一枚温声细语的暖男医生。

他的敬业与真诚也赢得了戒毒人员及家属的由衷感谢。一次,他陪家人在盐田中英街逛街,突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原来,对方是一位解戒人员,在市强戒一所时得到了李冬的照顾,特地打招呼跟他说声“谢谢”。这一声“谢谢”让李冬至今记忆犹新。

“医者父母心”,发现经常装病“刺头”真病情及时送医

曾经,有一位戒毒人员梁某某,多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平时在队里就是个“刺头”,时常以各种借口到卫生所看病、要病假,想逃避习艺劳动,而每一次对他的各项检查都没有异常。

2009年的一天晚上,梁某某因肚子疼又来卫生所看病。当护士带着无奈的表情将梁某某带到李冬面前时,他一开始也以是装病,但出于一直以来养成的细致负责职业习惯,李冬还是不厌其烦地对他做了细致的问诊和检查。当时,梁某某一直喊腹痛,还一趟趟地往厕所跑,却并没有腹泻,以至于所在大队干警都开始怀疑他是否又在装病诈病。

认真负责的李冬凭借多年经验,在观察良久之后,判断梁某某应该不是装病,于是让护士给他抽血送去附近的武警医院做检查。结果,检查结果表明梁某某得的是急性胰腺炎。这是一种十分急重的疾病,恶化时会有生命危险。李冬得知结果后紧急通报大队和值班所领导,及时将梁某送到了武警医院。所幸,梁某某通过住院治疗后,并无生命危险。

“医者父母心”,这是14年始终如一地坚守岗位的李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工作虽然枯燥琐碎,但他守护的是万千个家庭那份阖家团圆的心愿。

编辑 耿超逸

(作者:​读特记者 张燕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