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深圳迎来了继兴办经济特区之后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和光荣使命,也即将开启“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圳正坚决扛起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建设主体责任,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
重任在肩,唯有创新发展、真抓实干才不负使命担当。坪山发布推出“聚焦新发展 勇当‘冲锋舟’”对话坪山系列在线访谈活动,区各部门、各街道主要负责人谈理解、谈认识、谈举措、谈落实,激发“闯”的精神、鼓足“创”的劲头、砥砺“干”的作风,保持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工作状态和干劲,加快推进热气腾腾的创新坪山建设,为深圳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贡献坪山力量。
本期走进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一起来听听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仲兵向市民网友介绍坪山区以“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城市管理战略目标,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上下功夫,全面营造绿色宜居生态环境。
01. 城更靓:市容环境卫生品质持续提升
市容环境关系城区文明形象,关乎市民群众生活质量。吴仲兵表示,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抢抓“双区”驱动历史机遇,以“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城市管理战略目标为主线,坚持“服务至上、精益求精”的核心理念,持续在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我区市容环境卫生品质。
✍城区颜值更靓丽。新建和改造社区公园8个、花漾街区5个、花园路口14个、花景道路7条、立体绿化项目5个,整治黄土裸露4.7平方公里,打造“绿韵掩映花锦簇,推窗即见满眼绿”的美丽坪山新景象。
✍城区环境更洁净。加强道路清扫保洁管理,做到全天候分段巡回保洁、随脏随扫;完善“区-街-社”三级环卫监管机制,持续提升清洁水平;常态化开展“弘扬志愿精神,争做环境卫士”之每周一小时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攻克市容环境卫生短板和薄弱环节,努力塑造更加干净、整洁的城区环境新形象。
✍城区秩序更井然。积极开展道路扬尘污染、“六乱一超”市容秩序整治、校园周边食品摊档乱摆卖、违法倾倒建筑废弃物、非法养殖等多项专项治理及执法行动。其中,道路扬尘污染专项治理整改问题733宗;立案查处“六乱一超”1332宗;同时,定期开展黑煤气“联合断源”、非法户外广告及乱搭建等行动,执法领域安全隐患及时得到消除,城区市容环境秩序进一步提升。
✍民生服务更贴心。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年底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升至40%;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升级公厕20座,高标准在坪山河沿岸建设装配式公厕,定期开展查厕所行动;新建莹展工业园垃圾转运站及改造全区第二批垃圾转运站,启动生活垃圾临时转运站点的规划建设,环卫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充分利用公园文化宣教平台,高质量开展2020年深圳公园文化季坪山分会场和“美丽花园阳台竞赛”评选等多项活动,并推进5个社区共建花园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02. 惠民生:生态福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
“坪山拥有马峦山、田头山等优美的自然景观,坪山河贯穿全境,松子坑水库、大山陂水库等水体星罗棋布,构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态系统。”吴仲兵表示,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充分挖掘坪山自然禀赋和山水本底,有机融合生态环境、本土文化、人文艺术等元素,高质量开展“全域自然博物”规划和坪山河碧道建设,高标准建设区级自然教育中心,促进坪山自然教育发展,为市民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福利。
✍以公园建设为基础,着力创造绿色福利。目前,坪山区已建成公园83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92平方米/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7%,道路绿化管养面积达388.61万平方米,公园绿化管养面积达280.60万平方米。
2018年以来,新建行政一路等花漾街区14个,打造花园路口14个,打造兰竹东路等花卉景观大道8条,建设萨米医疗等立体绿化精品项目4个;全区园林绿化景观及管理品质稳步提升。
✍以自然教育为种子,不断植根生态理念。对标国际一流水平,高质量规划、建设“全域自然博物”,并建成金龟自然教育中心,将生态理念植根市民群众心中。
一是创新打造坪山全域自然博物。携手深圳本土自然与历史研究者南兆旭团队,以“水泥步道零成长、自然生态零破坏、自然环境零冲击”为基本理念,创新打造国内首套智慧型、成体系、零机械的郊野公园研习径系统。目前,已编制完成《深圳市坪山区自然与人文资源综合调研报告》,初步规划了15条覆盖坪山全境的研习径线路,其中碧岭、金龟、红花岭3条示范段研习径(全长14.05公里)已建设完成,并开发了道路链接学习系统,包含图书、导赏地图、在线语音导览、在线学习课程等,建成一个没有围墙,没有时空限制,没有身份区隔,人人平等,开放共享的学习型“全域自然博物馆”。
二是加强自然教育阵地建设,建成区级自然教育中心——金龟自然教育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荣获了“深圳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动计划”十佳项目称号,目前,已成为市民探索、体验自然的好去处;下一步,将编撰自然教育教材,邀请全国知名自然博物馆、自然保护区负责人开展中国自然博物讲座,开设包括溪流观察、地质研习、鸟类观察、田园知识等多个自然教育课程,营造共建共享森林城市氛围。
03. 谋布局:全面营造绿色宜居生态环境
在坪山区一届五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陶永欣发出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创新坪山建设”的动员令,提出了“以更大力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同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的坪山新画卷”的部署要求;在坪山区一届人大七次会议上,区长李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作了“实施‘美丽坪山塑造工程’,着力打造碧水蓝天绿地和美城区”的工作部署。
“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继续以‘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城市管理战略目标为主线,以城市管理‘品质、品位、品牌’建设为抓手,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上下功夫。”吴仲兵表示,“十四五”期间,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在市容环境品质、城区形象品位、绿色生态品牌等方面谋篇布局,全面营造绿色宜居生态环境。
✍持续提升市容环境品质。统筹推进坪山区街区、门户、城中村不同区域空间环境品质提升,打造优美、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景观;强化城中村环境品质提升,坚持不懈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环卫保洁、雨污分流、文明养犬、无“六乱一超”等工作,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治理,将城中村从发展洼地蝶变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高地。
✍不断提高城区形象品位。以区委区政府“山水连城”碧道工程建设为契机,全力推动坪山河干流碧道工程建设,打造城市滨水新地标;高标准打造儿童公园等城市公园,建成聚龙山生态公园慢跑道、大山陂水库环岛绿道,持续开展花漾街区、水岸花带、山林花海、精品绿道、立体绿化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全区“颜值”,打造匹配深圳东北门户形象的一流宜居城区环境。
✍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充分发挥坪山独特而优良的生态系统,把坪山“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和聚集人才优势;依托马峦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全面完成“全域自然博物”建设,建成全国首套智慧型、成体系、零机械的郊野公园研习径系统,把“坪山全域自然博物”项目作为集自然科普、人文历史、红色导赏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品牌,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新发展理念的鲜活样本,努力将坪山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04. 新模式:积极探索城市治理“坪山路径”
坪山区委区政府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深入研究探索,提出了城区管理物业化改革的战略举措,并将城区管理运营市场化、专业化改革列为全区2020年十大重点改革项目之一,积极探索城市治理“坪山路径”。
“作为改革的牵头单位,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以‘一平台三管理一建设两促进’为抓手,积极推进改革。”吴仲兵表示,坪山作为全市首个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基层治理体系改革的行政区,目前,在平台搭建、机制改革、体系构建、资源整合、节资提效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在全市率先应急引入大型专业物管公司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负责全区80个防疫卡点、服务全区近30%居民群众,各卡口累计检查人员近1800万人次、车辆800余万辆车次,劝返人员约1.5万人次,未发生社区传染案例。
✍搭建智慧运营平台,推广智慧监管服务,以坑梓街道、石井街道为试点,完成智慧平台试点建设及功能测试工作,通过业务基础信息、人员及车辆定位、工单完成情况、市民评价系统等功能,实现智慧监管。
✍发挥专业物管力量,致力市容环境品质提升,承接中心公园、区委党校等21项物业管理及智慧社区试点建设等任务,强化对全区城中村等清扫保洁,建成全区7个城中村垃圾分类示范点,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中村人居新环境。
✍引入城市管家服务商,将专业物管服务延伸至城区治理各个领域,破解现行管理体制中多头管理、权责不清、效能低下、智慧化不足等问题,提高服务效率和精细化水平;首批将实现垃圾分类、环卫保洁、市容巡查等综合监管,下一步将融入城市管理各项业务,实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源头治理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来源: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坪山发布)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