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曾在这里召开 汕头潮南建设“红场公园”弘扬苏区精神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郑扬扬 文/图
2021-02-06 15:47


视频为红场中学校长林茂发在当年的红军广场向记者讲述革命历史。

走进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红色印记不时映入眼帘。单就“红场”这个名字而言,便是全国唯一以“红场”命名的区域行政单位,该镇还有苏林、苏光、苏明等一系列以“苏”命名的区域行政单位,彰显了这个革命老区苏区独有的红色基因。

遍布境内的红色遗址成为宝贵精神财富

红场镇原名“石船”,后为纪念镇内红军广场而改名“红场”。红场镇镇委委员姚少群向记者介绍,该镇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南山革命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的所在地,东江地区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之一,东江特委及其军委机关曾两次驻留于此。著名的革命家彭湃、徐向前、李富春、古大存、方方、邓发等先后在红场点燃革命烽火,创建革命根据地。1930年,在这里召开了闽粤赣三省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推动了周边地区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

在当年艰难的日子里,革命先辈充分利用红场有利于掩蔽的自然条件开展斗争,留下了众多的革命史迹,其中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革命文物的有3处,分别是红场革命旧址、红场红宫、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列为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处,分别是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医院旧址、英雄石洞。还有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中共东江特委旧址、潮普惠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排金山战役、红军被服厂、红军军械厂等一批革命旧址。先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以及以及留存下来的众多红色遗址,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前的红场镇,正紧紧抓住苏区老区政策,发挥红色资源与生态资源的优势,,加强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把红场打造为汕头红色研学引领地、溪谷旅游首选地、山地民宿目的地、康养度假示范地、特色农牧创新地,着力建设山地经济创新小镇。红场公园的建设,正是该镇推进“红+绿”特色产业的一出重头戏。

“红场公园”展示革命老区光荣历史

红场公园主题为“大南山苏区”,项目地为大南山苏区党政指挥机关的所在地,挖掘1927-1935年在此发生的重大事件在中共党史中的重要价值,提升区域影响力。公园按照“苏区精神现代化、苏区生活景观化”的思维、立足“苏区精神”,追溯那段党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的革命岁月,对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进行符号化的凸显和放大,打造符合新时代旅游偏好的系列主题打卡标志设施,满足其作为研学活动开展和大众参与体验型活动功能。

大南山苏区政权建设时期留下的革命活动遗址遗迹主要分布在红场镇大溪坝村及周边虎白坟村、大陂村、潘岱村等地。红场公园规划设计范围以革命烈士纪念碑为中心,涵盖大溪坝、大陂、虎白坟村,面积180.6亩。

记者从位于大溪坝村的入口走进红场公园,沿路不仅有山泉汇成的清澈小溪,郁郁葱葱的林木和草地,但更引人瞩目的是由红色历史和革命遗址串起的岁月往事,讲述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写满岁月沧桑的红军戏台和红军军营、李多年母女事迹纪念铜像、排金山战役石刻、闽粤赣三省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所在地余氏祖祠、刻有红军标语的巨石等,行走其间,重温历史,是一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

在红场公园内,有一处非常重要的红色旧址,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曾在这里召开。该旧址位于大溪坝村石狮埔的“余氏祖祠”,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砖石泥木结构。红场中学校长林茂发是对当地历史颇有研究的老师,他向记者介绍了当年会议的情况:1930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南方局派李富春、邓发、方方等在此主持召开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东江各县代表70多人。会议确定今后的战略发展方向,要在“三不管”的边界地区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加强政权建设,深入进行土地革命,扩大武装力量,发展游击战争,扩大苏区,以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把闽粤赣三省边界根据地联成一片与中央苏区相连接的战略意图。“这次会议对潮普惠地区的革命斗争具有重大意义,使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大南山苏区的巩固和发展、红军和地方武装的壮大、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等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林茂发说。

红色领航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忆峥嵘岁月,传红色精神。如今,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红场镇委和大溪坝村党支部按照区委提出的“提升组织力、树立新形象、引领价值观、走出致富路”总体思路,对革命遗址进行保护、修复和还原,收集整理革命斗争史料和经典红色故事。同时,将党建元素与红色文化紧密融合,致力打造党性教育的“红色阵地”,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大溪坝“红色村”建设项目现已完成村入口景观、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展示区、党代会旧址修复、石刻群文化公园等,大南山革命纪念园各个项目正稳步推进中,红色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和修复。

红色领航,绿色发展,大溪坝村还充分借助优越的生态条件和红色底蕴,将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紧密结合起来,挖掘旅游经济和文化潜力,以革命历史旧址、红色党建宣教带为重点,以山地特色农业为串联,探索集红色旅游、乡村休闲、山地特色农业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去年,该村被中组部确定为组织振兴建设试点村。今年初,该村又成功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革命老区在发展中正焕发新生机。

编辑 张克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怡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郑扬扬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