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水月——黄英独唱音乐会"22日相约深圳音乐厅

读特记者 刘莎莎
2018-04-19 19:02
摘要

4月22日,2018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将迎来一只“中国夜莺”。

4月22日,2018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将迎来一只“中国夜莺”。

当晚8点,“镜花水月——黄英独唱音乐会”将在深圳音乐厅唱响。这也是今年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中唯一的一场个人独唱音乐会。黄英提早数日抵达深圳,却不幸意外扭伤。4月18日,在排练间隙,记者采访了黄英。记者发现,当日黄英坐着轮椅坚持排练。

她说:“争取尽快恢复,4月22日晚,为观众们呈现一场淋漓尽致的完美演出。”这场演出由黄英搭档法国著名钢琴家米歇尔.达尔贝托完成,当晚,他们将演绎中、法艺术经典歌曲。

歌唱家的使命感传播中国文化

华裔女高音歌唱家黄英以柔和甜美的音色、灵活高超的演唱技巧、丰富纯正的音乐风格、激情生动的舞台表演而蜚声国际。这只“夜莺”来自上海,黄英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大学尚未毕业就通过声乐比赛展露头角。因在歌剧电影《蝴蝶夫人》中成功塑造了“巧巧桑”一角,黄英被国际乐坛誉为“中国飞来的夜莺”。她同时还是在国际舞台上表演中国歌剧最多的歌唱家。

在当日的采访中黄英说她有一种“使命感”,要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出去。4月22日当晚演出的曲目中,即有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也有观众不那么熟悉,但是却非常优秀的中国作曲家的经典名作,比如黄自的《春思曲》《玫瑰三部曲》,丁善德的《爱人送我向日葵》等等。她说,这些曲目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如果我们歌唱演员都不唱不演,谈何传承?”

如今,歌唱之外黄英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教师。她受邀回到其母校上海音乐学院执教,主持 “大师班”和“专业发展指导”等课程以培养后起之秀。对黄英来说,她已经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瓶颈,迎来了歌唱事业的黄金期。现在唱歌对于黄英来说是享受,而这份享受来自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积累。她说:“演唱家,唱起歌来需要全身心投入,不是说有好嗓子就能随便唱的。如果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就是对不起音乐,对不起观众。”

中法音乐同场呼应艺术“和而不同”

在22日的“镜花水月”音乐会上,黄英共演唱中法两国二十多首声乐作品。从和米歇尔的合作到歌曲的选择,全部由黄英来完成。每一首歌曲的选择都有关于它的故事,黄英在和记者讲述的时候沉浸在作品的魅力中,她深爱着每一首作品的旋律,一边介绍着一边还不自觉的哼唱着它们的曲调。

黄英坦言,选择这些曲目时很艰难,自己修改多次,每一首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整体作品从脉络到历史,都很有系统的展现了中法艺术歌曲之夜,是在向经典致敬。“这套曲目在演唱上有难度,同时对于深圳很多声乐爱好者和专家而言,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觉得这是很有分量的节目单。”

黄英介绍,上半场按照年代顺序选择了许多法国音乐家如弗雷、德彪西、杜普雷、拉威尔、普朗克的曲目,不仅是致敬经典,也是米歇尔所擅长的风格。“在这次合作中,我也在不断学习,米歇尔在语言和音乐风格上都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指教。他在法国艺术领域是独树一帜的演奏家,是法国艺术的传承。” 下半场则以中国艺术歌曲为主,如《春思曲》、《关雎》、《爱人送我向日葵》、《等郎》、《采桑子》、《我爱这土地》等。

音乐会中法艺术歌曲首尾呼应,谈及中法艺术歌曲的相似与不同,黄英表示,这场音乐会选取的两国艺术歌曲在作曲方面尤其神似。“丁善德的作曲就是非常具有法国味道,和法国印象派就有相似之处,非常有趣。法国钢琴家在练习中也称赞我们中国的歌曲非常的浪漫非常美丽。法国艺术歌曲也讲究留白,情感的表达是感官性的、含蓄的,轻飘飘一阵风似的。”

从“钢琴之城”到“歌唱之城”

黄英曾于2011年在深圳大剧院艺术节一展歌喉,此次是第二次来深圳演出。黄英说:“两次都是独唱音乐会,但这次‘一带一路’国际音乐节是深圳市政府主办的国际化音乐盛会,国际化的展现,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我一直希望能够在深圳音乐厅演出,通过这次平台,终于有机会,所以我的中法艺术歌曲专场的第一站就选择了深圳。我希望这个音乐季每年都能成功举办下去,有更多中外声乐家把他们的才华、作品展示给深圳观众。”

黄英对深圳的音乐发展氛围也是赞誉有加。“有了音乐厅后,深圳短短几年之间更加国际化了。”黄英表示,“我对深圳音乐的印象是‘钢琴之城’,一开始我比较担心声乐会不会没那么受欢迎,但后来我就很乐观了,因为听说观众很踊跃。这不单单是我个人的音乐会,我还请了钢琴家,尤其是法国作品,这是很棒的,钢琴爱好者、声乐爱好者都能来,两全其美。”

作为永不言休、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艺术家,如今黄英的日常演艺事务已由专业的跨国经理团队接管和执掌,她本人虽常驻上海和纽约两地,但来自全球的频繁邀约却仍使这只夜莺不停地在世界各地飞舞。虽忙碌于音乐事业,但是黄英对于生活的热爱却没有减少过。她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台上的看起来高高在上,但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生活品质很重要,见多识广更重要,尤其是艺术专业,我们要走出国门,正如我现在就是游学状态,找到好老师就去学习,提高自己,享受音乐享受生活。”

见习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