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读特记者 窦延文
2018-04-18 14:38
摘要

在普查实施的各个阶段,将逐级开展质量核查,并通过建立普查质量和进度管理平台,实现对普查队伍的监督管理和对普查工作质量、进度的跟踪管理。

4月18日,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召开深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首次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和安排部署情况。据初歩测算,全市须纳入普查的工业污染源其有约16万家。

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决定2017年-2019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深圳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副市长黄敏任组长的我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今年3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标志着深圳市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进入了实施阶段,全面拉开了我市污染源普查的序幕。

为做好普查工作,本次普查按照“市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市、区、街道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原则组织实施。具体普查任务的分工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源锅炉普查由各区负责组织实施;农业污染源普查由市经贸信息委负责组织实施;生活源入河(海)排污口等其他普查任务由市人居环境委负责组织实施。

2017年6月深圳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在市人居委成立了普查工作办公室,全市11个区(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也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11个区共计落实工作人员85名,专职人员51名。编制印发了《深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开展了前期技术准备。编制了铜镍两项新增指标的调查方案和技术规定,开展了电镀等3个重点行业排污系数研究,收集整理了1182家重点排污单位的相关环保数据资料。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培训了200多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开展了污染源普查排水去向及受纳水体调查,完成了全市10个区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资料的收集整理、全市地表和管道排水分区信息图的制作。初步制定了入河(海)排污口调查方案,并启动项目招标程序。对我市91家可能涉及伴生放射性矿利用企业开展了核实和初测工作。

初歩测算,全市须纳入普查的工业污染源其有约16万家,生活源锅炉约500个,集中式污染源治理设施约100家,全市共有各类排水口约12000个,其中排放污水的排污口约3000个。

深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标准时点是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年度资料。普查对象为全市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范围包括工业源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及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普查内容包括普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污染物种类和来源、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等。除了国家方案规定的污染物外,针对本市产业结构及水污染特征,深圳市在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源入河(海)排污口普查中增加铜、镍2项指标。

据介绍,本次普查分三个阶段完成:2017年开展前期准备,2018年完成清查建库、普查试点和全面普查,2019年完成成果总结与发布。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成立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落实人员、经费和开展前期技术准备工作。全面调查阶段的重点在于组织全面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审核和汇总上报。在总结发布阶段,不仅要发布、宣传普查结果,还要进行成果管理和开发应用,达到普查为环境管理和改善环境质量服务的目的。

深圳市污染源普查办公室主任、市人居环境委副主任卢旭阳表示,2018年是污染源普查全面实施之年,目前处于清查建库阶段,接下来深圳市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清查建库工作。4月份启动生活源锅炉入户清查,5、6月份将开展工业源等其他污染源入户清查工作。二是组织开展普查试点工作。计划在6月份,各区选择污染源类型齐备、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开展普查试点。三是组织入户调查和数据采集。我市全面入户普查计划8月份开始,将组织各区开展全面入户调查,采集各类污染源有关数据。四是开展数据审核并汇总报送。在8月份入户调查期间市人居委将向各区派驻督导组,对各区普查工作进展和普查数据质量进行审核督导,重点对全市1182家重点排污单位的普查数据开展逐项审核。五是开展质量核查。在普查实施的各个阶段,将逐级开展质量核查,并通过建立普查质量和进度管理平台,实现对普查队伍的监督管理和对普查工作质量、进度的跟踪管理。

卢旭阳说,普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摸清污染源底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环境基础信息。本次普查深圳市还将深化普查成果管理和开发应用,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包括建立污染源排放清单和动态管理体系,建立工业污染源数据筛查和监管机制,建立农业污染源监测和控制体系,开展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源进行专题研究,建立环境质量预警和溯源分析系统。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党和国家在生态环境工作方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一次重大国情调查,同时也是我市一项十分重要的环境保护基础性工作。” 卢旭阳说,通过摸清全市污染源底数,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将为深圳市治理小散乱污、黑臭水体、实现“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对突破本市环境治理瓶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耿超逸

(作者:读特记者 窦延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