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古村风雨残蚀24载 南澳这些村落不该荒废

记者 郑向鹏 张连城 通讯员 杨洪 彭刊 文/图
2016-07-20 02:47
摘要

南澳办事处主要负责人邀请大鹏旅游协会会长、布吉甘坑村委书记及投资开发商实地考察了辖区高岭古村、荔枝山村、下企沙旧村、俄公村、半天云村等古村落,共同探讨古村落保护利用及修复开发相关事宜。

7月18日下午,南澳办事处主要负责人邀请大鹏旅游协会会长、布吉甘坑村委书记及投资开发商实地考察了辖区高岭古村、荔枝山村、下企沙旧村、俄公村、半天云村等古村落,共同探讨古村落保护利用及修复开发相关事宜。

400年历史建筑四壁斑驳。

400年历史建筑四壁斑驳。

据悉,南澳办事处辖区有近30个保护较好的生态古村,建村400年以上的有8个,其中南隆社区半天云村曾被评为“广东省自然生态类最美乡村旅游示范点”,东山社区高岭村在深圳大学“滨海地区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课题中排名第一。

高岭古村位于南澳七娘山北侧东风岭海拔200米的岭背山上。古村占地3万平米,建于明末清初,背山面海,隐于茂林秀竹之间。1992年全村迁到山下,从此荒废。

记者随考察团沿着丛林遮蔽的石径拾级而上,近400年历史的古村层层展现。先民修建的三盛桥依然坚固,“奕世流芳”的石碑上长满绿苔。矗立村口的碉楼历经沧桑已四壁斑驳长满青苔。一幢幢以岭南风格的客家围屋、宗室祠堂多半已是残垣破壁,屋顶覆盖藤蔓,厅堂生长野草。一栋民居中堂墙壁上“入来举首民明德,坐立言谈汉族风”的楹联依稀可见。村中打谷场旁,一栋半圆拱门、立柱擎天的希腊式建筑在传统古朴的民居的簇拥下鹤立鸡群,门楣上“高岭学校”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如今教室的黑板还在,二楼的楼板只剩下木梁……

高岭村岭南风格的客家民居。

高岭村岭南风格的客家民居。

“我们的祖先崇德尚文,这所学校是海外打拼的侨民捐资兴建的。”高岭村向导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西洋学校,1936年侨民捐资建设的自来水系统也是闻名百里的。当年,村民在村后建了3个水池,将山泉水经过木炭、细沙等三级过滤,存于蓄水池中,然后用国外进口的铜管将水送进各家各户。如今,过滤池、铜水管等仍在,蓄水池中漂满浮萍……24年前整村搬迁时完好如初,10年前,专家考察时基于古村建筑和文化内涵,将其确定为保存最完好最具保护价值的古村。

希腊建筑风格的高岭学校。

希腊建筑风格的高岭学校。

记者了解到,古村先人由三大汉族姓氏组成,三族村民共同推崇儒家思想和反清复明的汉族文化,并分别为古村带来了宗祠文化、客家文化、渔农文化。400年来,许多先民迁徙到南洋、欧美等引进先进的西洋文化和思想,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高岭古村。

南澳南澳办事处负责人表示,由于多方面的制约,古村落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一直是南澳人心中的痛。如何盘活古村落资源,让居民享受更多的旅游发展红利,一直是南澳办事处致力解决的问题。甘坑古村的生态文化古村之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目前,办事处积极开展调研和准备工作,按照新区的要求,在保护的前提下,对古村落进行开发、进行修复提升,盘活古村落资源,不断深化南澳旅游发展内涵。

编辑 白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