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注自闭症日”即将到来。3月31日,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筑爱行动•走近星星孩子的世界”公益计划正式启动。此次活动邀请了国内自闭症研究的专家中山大学静进教授和亚洲动物基金会的“狗医生”来与近50个家庭的孩子们交流诊疗。
据记者了解,该公益活动以“富有爱心、自愿加入组织;保护星星孩子、家庭的个人隐私;乐于奉献、长效服务”为活动宗旨,走近自闭症患者,关注他们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身后的家庭。活动呼吁社会接纳孤独症群体,实现孤独症儿童与普通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相互关爱,给予自闭症群体更广阔的关怀和包容,自闭症患者、家庭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引领星星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用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自闭症儿童,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内心。
关注、关爱自闭症孩子的教育,为其创造社会融合学习交流机会,营造回归自然的生活阶梯;大胆提倡多元化、多项目的引导鼓励孩子们,在自然情景下生活学习,建立深圳特色的包容文化,引导孩子们学会表达、学会劳动,让孩子们具备学习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星星家庭解决“心头难”;呼吁社会广大学者专家、医护人员、儿童家长、团体机构和志愿者加入到“星星之家”筑爱行动中。
“星星的孩子”不断增长引发社会关注
伴随着产房一声清脆的啼哭声,张家小儿呱呱落地,这可乐坏了张家一家老小,大家都盼着这个体重3.2kg的足月出生的孩子快点长大,盼着他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是孩子1岁半时,还不怎么会叫人,爸妈可急了,但老人家说不急,男孩子是慢点的,等他大点就好了。可到了2岁4个月,孩子还是不会模仿发音,上早教课一年也没有明显的改善。3岁4个月在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开始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象张家小儿这样的孩子,他们拥有清澈的双眼,却从不与你对视;他们拥有灵敏的听力,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他们拥有纯净的灵魂,却承受着旁人无法探知的内心孤独。他们就是孤独症儿童,仿佛住在遥远的星球上,只在自己的世界里闪烁,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这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却不为社会所广泛关注和理解的群体。
宝安妇幼启动“筑爱计划”为患儿“护航”
谈及开展此项公益活动的意义,院长陈旭表示:“医院为自闭症及发育行为障碍的孩子提供由医生、感统训练师、康复心理师、社会爱心人士、患儿家长构成的志愿者服务团队进行志愿者公益服务,对这些孩子们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持续不断的为家庭困难的疾病孩子提供帮扶,为患者进行点对点帮扶和专业的家庭宣教服务,并希望通过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和服务体系帮助解决自闭症患者终生康复和终生照顾问题,进一步完善医教一体结合治疗的体系和志愿者服务体系,搭建社会支持体系。今年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授牌我院为“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地”,同时将我院设立为“宝安区出生缺陷干预中心”。作为医院,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人群认识、了解、支持和帮助自闭症群体。”
采访中,儿童保健科马丽亚主任告诉记者:“医院将筑爱计划作为长效机制,让爱传递与延续,将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定为星星孩子和家庭的聚集日,每月定期开展专家全天免费义诊、知识宣教小讲堂、家庭孩子座谈会,我们还开展创新性动物辅助治疗项目,该项目由亚洲动物基金会的“狗医生”,以“动物助人助己”,为星星孩子们送去快乐和慰籍,服务的小动物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小狗、小马、小猫、小兔子。”
成立“星星之家”与自闭症家庭共同前行
据了解,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心理行为康复科每年接诊孤独症患儿700余人次,有丰富的临床诊断和干预经验,为星星孩子们提供言语、音乐、绘画、心理治疗、感统训练等专业的康复训练,“星星之家”将成为孩子和家庭聚集快乐、丰富知识、分享幸福的俱乐部。
“筑爱行动•走近星星孩子的世界”公益计划,不仅仅是对自闭症患儿或发育行为障碍的孩子提供康复训练,同时也包括帮助他们的家庭进行心理疏导,当一个家庭面临着孩子的问题时,其家庭受到的打击和面临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其家庭成员不仅需要具备能够帮助孩子康复的技能技巧,同样也需要心理疏导。将通过一对一、座谈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的宣教及疏导,培训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生活技能的训练,达到周期性长期训练效果又能减轻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争取早日让孩子具备学习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宝安妇幼“筑梦计划”全年活动安排】
每月初第一个周六开展活动
3月31日 “筑爱行动•走近星星孩子的世界”公益计划启动仪式及“与爱相伴,星空灿烂”第11届自闭症日公益活动
5月初 专家全天免费义诊
6月初 星星家庭座谈会
7月初 知识宣教小讲堂
8月初 创新性动物辅助治疗项目
9月初 音乐小课堂
10月初 生活技能小课堂
11月初 绘画小课堂
12月初 运动小课堂
2019年1月初 手工小课堂
2019年2月初 亲子互动小课堂
2019年3月初 “星星”作品展
“狗医生”——创新性的动物辅助治疗计划
“狗医生”是亚动咨询/亚洲动物基金一项创新性的动物辅助治疗项目,由亚洲动物基金创办人谢罗便臣女士1991年发起。通过让经过严格考试的“狗医生”志愿者探访病人、老人、残疾儿童以及其他有需要的人,给人们带去了温暖和慰籍。为数众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许多身体的疾病是由于精神紧张引起的,与伴侣动物亲近可以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好处,而且能够改善与他人的社交和沟通,让人更加健康。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李金祥教授就曾表示:“狗医生给病人带来的快乐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代替的。”
“狗医生”计划作为亚洲地区首个动物辅助治疗计划,同时在许多方面给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狗医生”让人们有机会了解伴侣动物对人类的贡献和帮助,以实际行动证明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和帮手,从而改变人们对动物的态度,以“动物助人助己”的方式改善猫和狗等小动物的生存状况。
目前共有超过300只性格特别温顺的狗狗在通过了亚洲动物基金的严格考试后成为 “狗医生”,和它们的热心主人一起担任志愿者,在亚洲地区10个城市定期探访医院、老人院、残疾人中心和孤儿院等机构,免费给有需要的人们带去狗狗无条件的爱、欢笑和慰籍。
“狗医生”项目在2004年正式开始在中国内地开展工作,目前在成都、广州和深圳有超过100位狗医生定期开展探访活动。除了“狗医生”日常探访外,狗狗大使们还有一项新的工作,就是担任“狗教授”来到小学校园,鼓励孩子们“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负责的一员。
所有能成为“狗医生”的志愿小狗都已进行过免疫(包括狂犬疫苗和传染病疫苗),并通过了亚洲动物基金专业人员对其性格和服从能力严格的评核,以及兽医进行的健康检查,并且我们每次探访活动都有专职工作人员全程监控确保安全。严格的测试和监控程序保证了“狗医生”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该项目最早于1991年在香港开始运作,至今已经成功运作超过25年了,非常成熟和可信。截止2017年底,在中国的四个城市(香港、广州、成都、深圳),共开展了近5890次探访活动,为超过610个机构逾53万位特殊人士送去了与狗狗相伴的快乐和慰籍。
见习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