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全国 “自主识字,同步读写”精品课程优化论证研讨会在南山蛇口学校召开。会上,该校教科主任李虎的《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实验研究》教育新著正式首发。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儿童识字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李虎受聘出任中心首席专家。
20年磨一剑,教学成果传遍全国
“这本书不是写出来的,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线教师不断积淀的成果。”这已经是李虎老师出版的第七本教育专著。据悉,该课题实验自2004年启动实验,数批教师团队参与实验,前期查阅资料约六七年,后期撰稿历时八年,集纳了近20年的潜心研究成果与教学智慧。
目前,该课程已经形成了系列教材:《汉语拼音速成游戏卡》、《自主识字游戏卡》、《同步阅读:追赶天边的彩虹》等;并具有完善的评价体系《星级达标评价手册》,以及系列评价工具、奖励图标等;还编制了配套的《实验指南》,包括学校指南,教师指南和家长指南,方便指导教学操作;实验简单易行,有配套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课件资源包,不需要老师备课、写教案。与此同时,李虎带领团队构建了网络研修、培训讲座与现场听课等较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
李虎介绍,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同步读写”是一项基于汉字象形特征和儿童右脑照相记忆功能,实施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整体改革实验,其核心是“自主识字”。该实验具有自主性、趣味性、同步性、高效性、简约性的特点,不用教、主动学、识字阅读写话有机结合、10分钟可以认识100多个字,老师无需备课写教案。进而实现了学生在游戏中识字,6岁无障碍阅读、7岁轻松写话的教育效果。
经验传全国,撬动语文教学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学部副部长杨雪表示,李虎老师的课程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学部资源库中的优秀项目之一,2015年,纳入平台陆续开展实施,实验成果显著,得到了广泛认可。她表示,研究中心成立后,将以公益的方式,不断提升课程内涵,实现优化升级,并促进优质课程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实施。她也鼓励更多的一线教师,不满足于日常的教学任务,努力提升日常教育经验,成为专家型人才。
据了解,2014年李虎老师的《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实验报告》获得教育部全国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获得广东省教育厅一等奖、深圳市教育局一等奖,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2015年该项目研究列入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推广目录。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包括北京、广东、重庆、香港等26个省市自治区的逾500所中小学获得推广。
新著发布当天,与会教科研专家举行了课题论证会。
北京大兴区于2012年引进实验,当年收到预期效果。2013年推动实验校开始语文整体改革,2014年开始,“自主识字,同步读写”被确立为整个大兴区地方课程。2014年3月,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小学开始参加实验。到12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成都和重庆就有近30所学校加入实验。2016年4月弘立书院引进“自主识字”实验项目,并开始着手改编繁体版教材。
北京师大长春附校小学语文教师左学玲、姜乃毓是此次专程赶来参加课程研讨会的全国各地数百名教师之一,她们在研讨会间隙,主动向李虎老师请教,表示希望能在自身教学中继续深化学习自主识字教学法,提升教学水平。
路漫漫其修远,课程优化再提升
蛇口学校校长杨少林表示, “自主识字、同步读写”课程获得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学无止境,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学校搭建此次研讨会交流平台,有助于在项目完善的同时,提升教师的课堂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加优化的识字教育,将的深圳宝贵经验分享至更多课堂。
深圳市教科院、好课程项目相关负责人贾老师表示,“自主识字、同步读写”从2015年遴选为全市好课程,到如今的精品课程优化项目,走出了一条扎实的课程“优化-探索-提升”过程;该课程契合了深圳中小学好课程理念,通过学生立场、生活视野、故事表达,解决了学生在识字上的少、慢、差、累,引导学生深化知识学习,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家校欢迎。他希望全国的实验校、合作学校继续生发出大量的经验,找到课程发展的空间,未来在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写作创意产生更多优化成果。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