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带你提前看2021春运:预计春运期间到发总量降幅超四成!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王可佳 文/图
2021-01-26 11:56
摘要

2021年的春节,全国疫情防控趋严,多地提倡“就地过年”,以减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人们安全与健康提供最好的保障。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还专门发布了补贴政策。

2021年的春节,全国疫情防控趋严,多地提倡“就地过年”,以减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人们安全与健康提供最好的保障。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还专门发布了补贴政策。

在疫情影响人群流动不确定的背景下,北京大学和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团队(人类活动与区域治理大数据实验室)首次采用全国尺度的百亿级(包含往年及2021年)出行时空轨迹大数据,提出大尺度人群流动动态模拟模型,对我国2021年1月28日-3月8日为期40天的春运进行高精度模拟预测,对于人口流动、疫情防控、春运运输和就业服务、应急管理等决策制定提供支撑。

数据研究显示:

1.2021年春运期间到发总量预计为16.28亿人次,与2019年相比,降幅超过四成;

2. 预计存在2个客流高峰,分别为腊月廿七返乡高峰,大年初三探亲与返工叠加高峰;

3. 以沿海为代表的纵向和以沿江为代表的横向等综合运输通道将面临较大旅客输送压力,客流高强度预警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鲁西豫东及皖北地区;

4. 高流出与流入地区明显存在空间错位。除夕前人口流出地主要为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流入地主要为本省及邻近省份的劳务输出地,就近就业趋势明显;

5. 以商丘、周口为代表的劳务输出城市在1月初已经出现提前返乡的“小水慢流“态势,当地政府可提前部署春运疫情防控工作;

6. 从目前多地疫情防控政策趋严的情况判断,人口流动意愿持续减弱,春运规模可能将进一步减小。

全民抗疫,春运总量降幅超四成

随着冬季疫情反弹,政府在鼓励就地过年的同时,加强对疫情检测的要求:“春节返乡人员须持有7日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才能返乡。”

在疫情防控的情势下,牛年春运规模显著低于常年,较去年略有反弹。2021年全国春运旅客到发总量预计为16.28亿人次,相较2020年增长10%(1.52亿人次),但相较2019年春运总量减少约13.5亿人次。

2021年春运规模相对2019年虽然整体下降,但人流量趋势基本类似,依旧会出现两大高峰时点:腊月廿七和大年初三。值得注意的是,错峰出行将更明显。受疫情影响,更多人将选择提前回家,除夕前的返乡高点比2019年提早到来,低点推迟到大年初一。

“铁公水航”, 南北春运差距更明显

从全国城市视角来看,春运热点城市大多位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整体呈现出“东南热西北冷”的趋势。以全国中心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辐射至劳动力输出城市,形成春运城市间人口流动主要网络。

根据OD空间分布,苏沪、广深、成渝、京津、西咸、鲁西豫东、皖北等地区及其周边城市是春运人口迁移高强度预警地区。


不同运输通道春运承载压力存在显著差异:压力较大的纵向运输通道包括沿海运输通道部分区段、京沪通道、京港通道部分区段、京昆通道部分区段;压力较大的横向运输通道包括沿江运输通道、陆桥运输通道、上海至瑞丽通道部分区段、汕头至昆明通道部分区段等。


南北春运差距将更明显,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特别是北方京津冀等人口密集地区近期疫情防控等级提高,将会加大2021年的春运南北差异。

人口迁移空间错位,就近就业趋势明显

根据春运预测结果从两个维度对367个城市(333个地级行政单位、4个直辖市、30个其他省直管行政区,总共367个)进行分类。第一个维度是各城市春运前15天净流出量,将城市划分为劳动力流出型、流入型和均衡型,第二个维度是春运前15天流出总量,将城市划分为强、中、弱人口流动城市。

其中,上海、北京、深圳等14个地级市为强流出城市,重庆、徐州、周口等3个强流入城市。春运期间,两类城市人口流出/入规模均为500万人次以上。

除夕前净流出、净流入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错位。净流出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同时也包括西安、武汉、成都等省会城市,净流入的主要为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城市,例如重庆、阜阳、周口等城市。

人口就近就业缓解了长距离春运的压力。预测发现,上海、广州等人口流出呈现显著的距离衰减,且周边地区为主要的流出人口吸纳地,例如长三角至苏北、安徽、江西;广深至广东省其他城市和广西、湖南等临近珠三角城市。

广州市源汇格局

外出务工主要城市出现提前返乡

因担心疫情管控影响回家旅程,商丘、周口、驻马店等外出务工型城市,目前已出现“小水慢流”的提前返乡现象。

净流入前10城市

从1月4日至1月16日,部分劳务输出城市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人口净流入,例如商丘(71.8万)、周口(68.3万)、驻马店(66.9万)。该现象早于2019年同期,表征了这些城市或存在务工人员在春运前提前返乡的行为,导致除夕前春运高峰相对往年有所提前。

严格的疫情管控政策将降低人口流动的意愿和可行性。本实验室研究团队结合去年武汉封城和今年石家庄疫情管控前后的流出数据分析发现:武汉封城后流出总量较前一周下降98%,石家庄疫情管控后流出总量较前一周下降94%。

【读特阅读+】

预测方法简介:

1. 基于往年同期的春运数据,将城市间的流量分解为返乡返工流量和城市间日常流量,对两类流量分别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并求解,得到无疫情影响下的两类流量预测结果;

2. 基于今年年初全国流量数据、去年及前年节假日全国流量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到疫情相关因素对局部流量和全局流量的影响,给予此类情境涉及到的城市不同的衰减因子,得到特定疫情情境下的流量预测结果;

3. 基于全国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地理空间关系,构建全国城市间的重力模型,结合预测结果对重力模型相关参数做出估计,并校核调整得到最终的流量预测结果。

数据来源及数据说明:

1.中国联通智慧足迹2019年和2020年春运期间及春运前一个月的全国人流量数据;

2.中国联通智慧足迹2019年和2020年元旦、五一、国庆长假,以及2021年元旦全国人流量数据;

3. 中国联通智慧足迹2021年1月全国人流量数据。

人类活动与区域治理大数据实验室:

人类活动与区域治理大数据实验室由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与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于2020年11月20日成立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实验室以国家大数据战略为指导,以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导向,通过“感知、模拟、预测、决策”的研究方法,结合大数据平台,针对区域治理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并服务于规划与管理实践决策。

智慧足迹: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联通控股,京东科技参股的专业大数据及智能科技公司。公司依托中国联通卓越的数据资源,全球领先Smart Steps成熟技术,京东科技强大的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和“产业X科技”能力,聚焦“人口+”大数据,连接人-物-企,成为全域数据智能科技服务商。公司以P·A·D为核心能力,专注经济治理、社会空间治理和企业数字化服务,服务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编辑 许舜钿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王可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