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万港元支持!深港携手服务深港跨境学童及家长

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汪朝晖 叶书兰
2018-03-26 22:31
摘要

3月26日下午,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1200万元港币支持的新一期“跨境学童创和谐计划”启动仪式在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举行。来自深港两地的各界嘉宾近百人参加了活动。

3月26日下午,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1200万元港币支持的新一期“跨境学童创和谐计划”启动仪式在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举行。来自深港两地的各界嘉宾近百人参加了活动。

据悉,该计划为期三年,旨在进一步帮助深港两地跨境学童及家长,推动两地稳定共融。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深圳市妇联主席马宏、罗湖区副区长庄睿宁、罗湖区副区长宋强、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行政总裁邱浩波等来自深港各界嘉宾近百人出席启动仪式。

开展合作12年,惠及10万余跨境学童及家庭

跨境学童是“一国两制”和深港融合大背景下的独特社会现象。据悉,目前全市每天有3万多名跨境学童从深圳各个口岸过境到香港上学。由于两地差异,这些孩子及其家庭在生活、工作、文化上面临许多困扰。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参观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

为了使跨境学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健康成长,罗湖区妇联与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早在2007年就探索成立了“罗湖区港人家庭社工服务站”,由香港专业社工服务跨境家庭,首创“港式社工模式融入深圳社会服务”全新形式,得到了深港各方的高度赞赏和期待。

2012年,在香港赛马会的捐助下成立了全国首家专业化、规模化的跨境服务机构“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同时启动了第一个三年服务计划,开启了深港两地携手共同服务跨境学童和家庭的先河。2015年,罗湖区妇联与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继续推进服务升级,启动“跨境新力量计划”,将“港式社会服务”推广到了深圳各个片区。合作12年来,来自深港两地的跨境学童及家庭10万余人次受益。

助人自助“授人以渔”,新计划注重“正向、融和、创新”

活动现场,两位跨境学童家长的亲身讲述令人动容。其中一位跨境家长慧姐因孩子在港读书,不得不每天往返深港两地,由于两地文化、语言的差异,使她引发身心多方面问题,时常出入香港各个医院,还要定期看心理医生。2014年,她偶然接触到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在社工耐心辅导陪伴下,她对香港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多了解,和家人的沟通越来越顺畅,光顾医院的次数也减少了。受到感染的慧姐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证书,开始尽其所能回馈社会,让爱流动。

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展示跨境妈妈书法作品

据介绍,新一期“赛马会跨境学童创和谐计划”注入了“正向、融和、创新”新元素,将更致力于提升跨境学童及家庭的抗逆能力、正能量和创造力,改善其人际关系和对社区的投入感、归属感。该计划执行期为2017年12月至2020年11月,预计在未来3年里为两地跨境学童及家长约22000人举办4600个班、小组、小型及大型活动,服务人群将达到40000人次。

谭耀宗就此表示,多年来,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了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两个跨境学童服务计划,成效卓著。希望罗湖区妇联和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着力合作,进一步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妇女儿童服务基地”,将其建设成为大湾区、深港融合和社会建设的新载体。

邱浩波致辞时表示:在深港两地政府、罗湖区妇联的支持,以及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慷慨捐助下,跨境服务迎来又一个三年的资金。在新的计划下,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将继续加强两地相互合作,促进融和,为两地居民创造更积极正面的生活。

庄睿宁表示,目前罗湖正在逐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港跨境家庭社会服务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希望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和罗湖区妇联以跨境学童服务中心为依托,不断优化服务项目,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推动理论创新,服务大局。

马宏表示,希望深圳各级、各部门更加重视对跨境家庭的服务,同时也期盼社会各界爱国、爱港人士一如既往地关心、帮助跨境家庭和学童,为他们建立起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积极推动深港两地和谐繁荣发展。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汪朝晖 叶书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