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全市首创街道级内控系统为管理提质增效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宝兴 李奕琳/文 昌建/图
2021-01-24 10:00

新桥街道办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经验全区分享会现场。

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正在推动社会进入大创新、大变革时代,政府如何顺应潮流,利用信息技术来为行政管理赋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深圳则是广东“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当前,新桥街道也着力先行先试,探路数字政府建设,建设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体系,依靠科技手段和内控体系的双轮驱动,建立“信息技术+管控”的创新治理模式,以此实现街道各职能部门、各社区大数据资源管控,完善财务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为街道内部管理提质增效。

昨日,宝安区新桥街道办召开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经验全区分享会。从“跑”变“等”,从“人工”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据悉,新桥街道一方面通过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创新政府治理和服务模式、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效率、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另一方面,通过建数据库、流程再造、创新监督等方式,初步实现街道办全业务切换到数据化信息化办公时代,将内控管理真真正正落到基层、直达社区。

新桥街道办内部控制体验系统现场展示。

业务数据化,工作更加透明

“数据孤岛”是基层政府管理中的一大难题。部门之间按照职责来划分管理领域,导致政府部门之间形成职能壁垒,数据“老死不相往来”。如何打破壁垒形成数据互通,让数据更为透明,成为建设数字政府的第一步。

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办,推动实现由“要我控制”到“我要控制”的根本转变—— 2019年3月,新桥街道成立内控制度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强化落实街道领导班子、23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和7个社区党委书记的主体责任,根据各单位职能职责和业务特点量身定制风险防控内控操作指引。

建设伊始,新桥街道对行政事业单位和社区工作站的需求进行摸底,结合实际全面梳理街道56项基本制度,覆盖139个业务环节,梳理出制度关系406条,创建了新桥业务信息大数据库,涵盖了部门预算、合同、采购、基建、资产、支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不同业务板块的数据,打破了信息壁垒拉通了业务链条,做到了数据透明化。

在数据透明化的基础上,该系统让流程透明化:通过梳理需求和整合信息,以不相容职责岗位分离控制、授权控制、流程控制等方式,明确了25个业务流程,整合了40份表单,打造流程透明的新业务办理模式。

“通过线上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使流程一目了然,很好地解决了基层政府办公过程中事务杂、任务重,审批链条长的弊端。”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街道业务人员根据线上的流程指引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业务填报,使所有业务符合相应制度。”

数据打通和流程信息化管理之后,加上数据可追溯特点,自然让责任透明化。在传统的模式中,纸质函件资料等体量大、留存困难、责任追溯麻烦,但新桥街道通过内控信息化管理搭建文档集中存储功能,统一管理,保证了文档安全,也提高了文档搜索、查询的响应速度,各类经济资料存于系统,便于文件溯源,使责任透明化。

数据跑起来,审批决策更高效

手拿纸质文件等在办公室门口“跑审批”,稍有错误又重复一次流程……这是基层政府办公里常有的场景,为了让审批效率更好,甚至有些部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跑审批”。

基层政府事务杂、任务重,审批链条长,从请示、审核、审批到最后的项目落地执行需要经过五六个部门,流转人次多审批周期长,如何通过数字政府建设,破解这些痛点、难点?

如今在新桥,这个难题得到了解决,通过内控系统,工作人员只需要点点鼠标,在系统里发起请求表单之后,以前的“到处跑”变成“在线等”。表单发出后,系统将自动分拨到相关负责人处,负责人只需在电脑上进行审核、审批,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对该表单到达哪个节点一清二楚,如果表单存在问题,则将回拨到发起人,让发起人心里有数,大大减少工作人员来回跑动提升工作效率。

“我们通过打造无纸化审批的信息化管理,以分级授权自动分拨呈批的方式送转归口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使各项审批业务自动流转和主动提示,提高业务信息审批时效性和关联性。”上述负责人介绍说。

一组数据显示,系统运行以来:单个项目审批周期可压缩在1天内,平均可节省2-10人次不等;手机政务微信可实现全国范围内24小时在线审核审批,系统自动分拨,办公效率不仅实现了翻倍,跑单的工作人员也消失了。

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还提升了决策的效率。当实时数据统计功能被纳入到内控信息化管理,街道经济活动数据经过信息化自动统计,多维展现在工作人员眼前,省掉了大量人工数据处理的工作,为街道工作的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除效率的提升,本次系统还推动了业务管控中相应规章制度的准确执行。笔者在经验分享会现场观察到,系统首页中的法律法规库管理板块,可进行法律法规下载,还可进行关键词搜索,检索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内容。新桥街道部门代表表示:“现在上级的、街道办的各类规章制度标准都嵌入了系统,对于超标准的填报,系统直接提示,管控更加规范;且所有规定和标准都在系统里,一目了然,使得大家能共同遵守且准确执行。”

自动化预警,风险管控上把锁

基层政府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因此更可能存在风险管控的盲区。该系统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因为数据“过程可留痕责任可追溯”的特点,还具备风险预警功能。

以工程项目为例,从立项到最后支付款项,往往涉及到众多材料,支付款项时,前期的立项、建设合同、竣工验收等资料都是审核关键,通过系统的查询,该工程相关各种材料,可以随时翻看,了解该工程各项流程是否规范,从而控制、预警风险。

显然,这是一种“流程控制”替代“经验管理”的创新思维。“有些风险通过人为经验管理比较难控制,但是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自动化预警,从而控制风险。内控信息化管理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手段,也是工具,更是风险管控的一把锁。”

实现这种动态化风险预警,是因为该系统创新了内控监督。该系统的内控监督平台,通过内部控制、风险监控、责任制考核等,街道内控信息化管理明确了53个内控岗位职责权限,可以实现财务风险“全时点、全链条、全节点”自动监控,形成“事前规范、事中监控、事后问责”全过程监督防范,做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从而将风险最小化。

编辑 姚静霞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宝兴 李奕琳/文 昌建/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