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 | 公务员平时考核要让群众多说话
评论员 尹传刚
2016-07-15 15:53

近日,北京公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今年以来,除北京外,浙江等地也出台类似文件对公务员平时考核进行了规范。过去被视作端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将面临越来越细化的考核制度,身在体制内,但是干多干少不再一个样。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戴先任(湖南常德 职员):在以往,对公务员进行考核,更多实行定期考核;而要对公务员实行常态化的监管与监督,进行平时考核就显得很有必要。一个人的工作成绩,是需要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加强对公务员的平时考核,就是注重对公务员平时工作的监督,也是对公务员工作考核的科学化、精细化追求。这样更有利于避免某些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弄虚作假、偷懒耍滑,到了快定期考核时,却拼命表现;或是防止一些平时工作不积极的人,在“关键时刻”却努力表现,赢得领导好感,从而让一些平时勤恳工作、兢兢业业的老实人吃亏。

张枫逸(河南漯河 公务员):落实对公务员的平时考核,是对过往相关考核机制执行情况的科学纠偏,有助于解决“平时不算账,年终凭印象”的问题。以此为契机,我们也有必要对考核中存在的导向性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探索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关键是谁说了算。各地各部门需要改革考核方式,提高考核客观化程度。一方面,要用事实说话。平时考核应纳入公务员岗位绩效评估范围,做到指标量化、考核细化。另一方面,要让群众说话。引入服务对象评价机制,将群众的评议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变“领导说了算”为“群众说了算”。

毛建国(江苏扬州 媒体人):现实中,有一些地方在公务员平时考核方面作出了一些创新,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今年初公布的《浙江省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试行)》明确,对公务员实行“日志式”管理,由公务员每日及时如实地记录平时工作情况,并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此项创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同样重要。在此基础上,还要继续不断地加大创新力度,尽量让平时考核可量化、可定义、可操作。

对官员进行平时考核是一个好的开始。虽然围绕科学性和严格性,接下来的挑战还有很多,但不管如何,重视对公务员的考核,认识到传统考核存在的问题,并且作出积极的创新,却是值得肯定的。(整理)

【读特清言】

倒逼公务员始终保持工作在状态

长期以来,行政机关的考核工作就是年底的“一锤子买卖”,“人情打分”、举手表决,“德能勤绩廉”标准往往限于纸面,流于形式,结果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些公务员难免生出“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想法,一些人“为官不为”的思想恰恰在这样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中滋生蔓延。

公务员平时考核,抓在经常,严在平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足,弥补年终一次考核的弊端。可以说,推行平时考核,能打破公务员的“大锅饭”,提升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倒逼广大公务员始终保持工作“在状态”,勤奋务实干工作。

把平时考核落在实处,一方面必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真正把加强平时考核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领导干部考核、政府目标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等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必须认真执行制度,把考核工作从“人情网”中解脱出来,摒除“以和为贵、平均主义”积习。

各地频频改革,注重对公务员的平时考核,符合完善考核机制的大趋势,但不能点到为止,必须深入改革,完善配套措施,形成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并让考核结果成为选人用人的依据,让干事者有位子,让不干事的没市场,发挥好制度的导向作用。

编辑 波塞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