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客家的根与魂”!龙岗区启动客家围屋活化利用文化工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吕莉 文/图
2021-01-21 22:00

麒麟队锣鼓镲铿锵有力、客家山歌欢欣鼓舞……1月21日,龙岗“茂盛世居”围屋喜气洋洋,一场别开生面的客家文化活动在这里举行。当天,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时代非遗客家文化传习基地同时揭牌,并举办“《客家之光》——深圳龙岗区围屋活化利用文化工程”发布会,将对龙岗区客家围屋及祠堂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更好地留住龙岗客家文化之根,为龙岗建设深圳东部文化高地作出客家文化的贡献。

三家单位同落户 百年茂盛世居迎来“新鲜血液”

龙岗区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现存客家民居类的不可移动文物181处。近年来,龙岗区加快推动客家文化载体保护开发,打造了甘坑客家小镇等特色文化街区,以及鹤湖新居、茂盛世居、大田世居等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示范点,以达到保护文物、传承中华文化的目的。

在深圳市文联、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龙岗区文联的指导和支持下,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受龙岗时代非遗文化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的邀请,一同落户茂盛世居,为这座具有近两百年历史的传统客家围屋带来了“新鲜血液”。

记者在现场采访获悉, “《客家之光》——深圳龙岗区围屋活化利用文化工程”由上述落户的三家单位共同发起,该文化工程将围屋及祠堂作为载体,通过非遗保护与活化、客家家风家训、客家演艺精品、客家旅游研学及海内外客家联谊等多种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吕莉介绍,成立于2009年的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批准的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之一。该工作室领衔人杨宏海教授是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长期从事客家文化研究与创作,取得系列成果,其中有《客家之光》专题展览、《月照围楼》(客家歌舞剧)、《新编客家家训》、《滨海客家三百年》培训教材等,在客家地区有着广泛影响。

“杨宏海老师长期致力于客家文化研究,笔耕不缀,硕果累累,特别是在滨海客家文化研究方面造诣深厚,相信杨宏海工作室的进驻,会大大充实龙岗客家文化研究力量。”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刘德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家单位同时落户茂盛世居,将更好助力龙岗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全区文化高地建设。

杨宏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深圳东部文化高地

“龙岗是深圳客家人最集中的聚集地之一,是深圳客家文化的中心地带。300多年来,龙岗客家人在每一个时代的关口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选择落户龙岗,就是希望深度参与龙岗客家文化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深圳东部文化高地。”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杨宏海告诉记者,此次揭牌和文化工程启动,旨在加强与港澳同胞的客家文化交流,通过开展各类文旅研学及夏令营、培训体验活动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体验方式,增强两地年轻人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

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下一步,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计划成立龙岗客家海内外同胞联谊会,更好地促进海内外客家人团结;同时通过建设茂盛文化讲堂,向青少年宣传包括客家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与香港、澳门相关部门合作,吸引来自港澳地区的学生前来茂盛世居参观、游学、听讲座。

“龙岗的客家山歌同样名声在外,我们还将成立客家艺术团,把来自深圳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客家艺术人才吸引过来,通过艺术团参加本土和海内外的客家文化交流,更好地弘扬客家文艺。”杨宏海向记者透露,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及艺术工作室与龙岗时代非遗文化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将加强深度合作,秉承传承、创新、超越的理念,注重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全力打造时代非遗文创工作坊,通过专家策划赋能,让文创产品更有新意,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并通过“客家之光”项目留住龙岗客家文化的根与魂。

编辑 昌慧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吕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