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跨境电商以其快捷便利,成为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的热点,然而,这种方式销售的商品来源复杂,混迹部分不合格产品。3月15日,广东检验检疫局向媒体透露,去年对跨境电商在售产品监督抽查的结果显示,不合格率高达55.9%,产品涉及服装、食品、儿童用品及玩具等。
据广东检验检疫局抽查结果显示,在跨境电商领域,商品存在以下四大陷阱:一是假货,如商家进货渠道问题、商家自己造假,伪造报关凭证;二是虚假宣传;三是产品质量,以次充好;四是售后服务国内难以保证。目前“假货”存在的三种现象为假物流卖假货、真物流卖假货和假物流卖真货。
有关方面建议,跨境网络消费者购物时要看清商品有效期、小心“微商”等代购、牢记违禁物品清单,切莫轻信网红爆款,“保税区发货”还要小心虚假票据陷阱,看清退换货规则等。
此外,跨境网购商品大多来自于海外生产厂商,在安全、卫生、环保、质量等方面需符合国外的生产标准。而跨境进口商品需符合我国国内的检验检疫标准,因此部分国外品牌奶粉进入中国市场销售需在部分元素含量等方面做调整。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