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而生!深圳在世界创新版图上的坐标越发闪亮

读特记者 闻坤
2018-03-12 13:23
摘要

蓄力勃发,深圳创新发展全新起航。

南国早春,处处春意盎然。

今年一月,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首播引起国内外热烈反响,深圳元素频频出镜——国之重器深圳国家基因库,多项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华大基因自主研发的基因测序仪,打破国外垄断;柔宇科技研发厚度仅0.01毫米、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大疆创新不断推陈出新的民用无人机;比亚迪电动车穿梭在世界200多个城市……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让深圳在世界创新版图上的坐标越发闪亮。

蓄力勃发,深圳创新发展全新起航。纵观近期国家创新大事,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规划,其中都有深圳这个“核心”和“引擎”,为创新而生的深圳早已融入到国家发展的时代洪流中。

事实上,深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努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特区示范引领作用,为新常态下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科技“聚宝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大鹏新区,一座占地不到12万平方米的大楼,却试图容纳整个世界的物种。这里有150台测序仪,24小时不间断运转,打造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基因库。

经过一期的开发建设,深圳国家基因库已实现“三个领先”:生物样本资源建设水平世界领先、基因信息数据库建设水平世界领先,产学研支撑水平世界领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2017年,深圳国家基因库各平台支撑项目课题416项。成立以来,深圳国家基因库各平台共支撑发表论文150篇,其中在GCNNS上发表论文55篇,与100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参与起草了多项国际、国内标准。

塘朗山下,一栋看似普通的大楼里安放着一台神秘的超级计算机。超算中心是深圳建市以来由市政府投资的最大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投资12.3亿元,配置国产“曙光6000”超级计算系统。

“此类国家级超算中心在全国仅有6家,深圳超算是目前资源使用率最高的超算中心。”超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提供良好的计算模拟平台来进行科学研究,平均节约科研成本40%以上,缩短研发周期一半以上,全面提升了深圳乃至全国的科研水平;协助深圳气象部门开展气象预报工作,推出区域天气预报、台风预警路径预报、地质灾害及积涝预警等创新服务;此外,还在动漫渲染方面大显身手,《潜艇总动员3》《熊出没大电影》也是深圳超算中心的杰作。

据悉,深圳国家基因库二期已启动建设,深圳超算中心正在积极筹划参与国家科技部E级计算机研发项目,并有望成为科技部首批E级计算机联合研发城市。以国家基因库和超算中心为代表的科技基础设施犹如“聚宝盆”,源源产生的大量科研成果,不断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极大增强地区原始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目前,深圳已初步建立起一个以基础研究为引领、产业及市场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开放合作为特色的创新载体体系。累计建成创新载体1688家,其中国家级110家,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成为集聚创新人才、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

科技创新加速向引领式创新迈进

深圳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攀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1月举行的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深圳交出一份靓丽成绩单。19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15个项目获奖,其中技术发明奖7项,占该奖项授奖总数的10.6%,是深圳建市以来在该奖项取得的最好成绩。2010年至今,深圳的优秀科技成果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国家科技大奖99项。

2017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60258件,同比增长22.60%;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8926件,同比增长7.1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457件,同比增长4.12%;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6917件。4G及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深圳正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已经拉开序幕。2017年12月,《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正式印发,依托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复合型的交通通道,提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格局。

打造中国版“硅谷”,深圳以其坚实基础和显著优势,成为我省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的“十核”,深圳占了四个,接近一半。“目前,初步设想是构建‘四核十八节点’的空间格局。在规划原有的十五个创新节点上,拟增补三个备选节点。”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四核为深圳空港新城、深圳高新区、深圳坂雪岗科技城、深圳国际生物谷。目标是构建科技创新重要空间载体,打造全球顶尖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2030年建成可持续发展全球创新城市

上个月,深圳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是深圳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全球城市发展看,城市的兴衰与可持续发展的逻辑紧密相连,作为迅速建成的移民型超大城市,深圳正面临创新引领推动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治理支撑力相对不足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探索一条符合深圳实际、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主题。”市科技创新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规划了2017年至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到2020年,深圳将建成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2%,部分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到2025年,成为可持续发展国际先进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市民住房基本实现可负担、可获得;到2030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形成一系列可以向全球推广复制的可持续发展经验。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