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吴为山(右)、戚建波(中)、茸芭莘那(左)在“委员通道”接受采访。
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会前,“委员通道”再次启动。林忠钦、黄艳、敖虎山等12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教育、医疗、城市治理等问题走上“红毯”答记者问。
谈城市规划
全国15个城市正开展规划改革试点工作
在当前城市出现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城市规划?全国政协委员、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回答,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历了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化,目前已有超过57%的人生活在城市,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60%。随着城市快速建设,出现了很多城市问题和短板。“就成因来讲,城市规划确实是一个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黄艳介绍说,目前正在以北京、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的体制改革为引领,在全国15个城市开展规划改革的试点工作。“改革试点首先要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要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中谋划每个城市的发展蓝图和目标;同时要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作用,要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线、生态控制线,强化转型的方式,把过去以增量为主、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变以问题为导向,补齐短板,同时把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作为刚性要求。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多规合一,希望今后城市规划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兼容性,让城市更加安全、宜居、包容。”
谈教育
“双一流”大学建设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启动“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界2017年的大事,在985工程、211工程实施20周年以后,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界的新期望,也会给予更大的投入。他认为,在“双一流”大学建设当中有“三个更加关注”:
一要更加关注大学的“内涵建设”。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引导毕业生更多地为国家建设做服务;进一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使我们研究的知识能够造福于全人类;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设建言;进一步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使中国文化更多影响世界。
二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普及,毛入学率超过42%。“我们要让中国的孩子不出国门就能念世界一流大学,解决好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三要为国家战略发展做更多贡献。“我们要围绕转化医学,为健康中国做更多贡献;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做更多工作,为中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早日实现,做更多贡献。”
谈医疗
我国急救培训亟待加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阜外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敖虎山带来了“救命神器”——心脏除颤器现身委员通道,并讲述了一个故事:“两年前,我的一位好友因为突发心脏骤停,身边没有人会心肺复苏,急救车到达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最佳抢救时间。”参与了好友抢救过程的敖虎山亲眼看到了好友生命的逝去,让他十分痛惜。“我国每分钟就有一人出现心脏骤停,但是我国只有1%的人会心肺复苏,而在美国这一数字达到了60%。中国急救培训亟待加强,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敖虎山建议,国家高度重视心肺复苏培训工作,如在小学毕业、公务员入职培训、驾校考取驾照等时候都加入心肺复苏培训。
敖虎山举起手中的心脏除颤器:“尤其是对于有着‘救命神器’之称的除颤器,它能显著提高心肺复苏的救治率。但当前北上广深等较为发达的城市,除颤器的配置率都较低,而在发达国家,这却是十分普遍的配置器材。”敖虎山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加大除颤器在相关场所的配置率。
说到医患关系,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十分动情。她说,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除了医生要尽心尽力,全社会也要理性看待医疗全过程,信任和救护,是最纯粹和神圣的关系,“医生们实际上都‘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值得社会尊重和信任。”凌锋说。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