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黄润秋(右三)、刘利民(右二)、许家印(左二)、刘玉村(右一)、刘强东(左一)谈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三场记者会10日上午举行。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政协委员谈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黄润秋、刘利民、许家印、刘玉村、刘强东等5名全国政协委员就环保、教育、医疗、扶贫等问题答记者问。
大气污染治理路子对“方子”正确
目前的环境治理形势如何?对于保障蓝天的持续性有何建议?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黄润秋表示,从全国来看,去年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10下降幅度达到了22.7%,我们所拟定的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目标全面实现。同时,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幅度是比较大的。
“我认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仍然还处在负重爬坡、任重道远阶段。”黄润秋表示,一方面,我们措施下去了,效果见到了,蓝天白云多了,说明我们的路子是对的、‘方子’是正确的,另一方面,我们目前采取的措施应该说还不是根本性的,改善的力度还是有限的,“我们改善的成果还比较脆弱,所以免不了在一些极端不利的天气情况下,比如静稳的天气、高湿的天气,重污染天气还会卷土重来。”
黄润秋认为,下一步大气污染治理关键是三个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如果不在产业结构上做根本的调整,我们要从根本上治理大气污染还是一句空话”。二是能源结构调整,要改变偏煤的能源结构。三是交通运输结构,要提高铁路货运比例,同时对重卡的超标排放要严加管控。
在谈及生态红线时,黄润秋说,去年,以长江经济带为主的15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划定了第一批生态红线,划定面积占这15个省市自治区的25%,也就是说这15个省市自治区里,有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将会受到生态红线的保护。今年,还将在16个省市自治区里划定生态红线。
财政购买服务奖补扶持“普惠园”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在回答关于学前教育问题时表示,目前,中国学前教育既面临着规模发展,又面临提高质量问题。2009年,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50.9%。现在提升到79.6%,有24万所幼儿园,在园幼儿4400万。
“尽管我们有了比较快的发展,但是底子薄、欠账多。现在学前教育是公办园少、民办园多、无证园乱。”刘利民认为。
“学前教育要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刘利民表示,下一步将千方百计增加或拓展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园,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十三五”期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要达85%,其中普惠园比例占到80%。如何发展好普惠园?刘利民表示,“要加大对普惠园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制定普惠园的标准,用财政性资金购买服务或者进行奖补来扶持它”。
与此同时,刘利民提出,还要增加学前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好学前教育教师“入门关”;要加快立法进程,用立法方式明确各级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中所履行的责任;将加强对幼儿园监管,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中。
在谈及留守儿童时,刘利民表示,据统计,我国从0岁到16岁的留守儿童有902万。“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生活没有来源,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亲情、缺乏关爱。” 刘利民说,我们要求家长要履行自己的监护人的职责,“希望父母有可能的话,带着孩子去打工,我们提供服务;如果暂时没有可能的话,希望你们尽最大的可能关爱自己的孩子。”
扶贫要抓住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牛鼻子”
对于两名来自企业的委员,记者们的提问集中聚焦在扶贫问题上。其中,全国政协委员、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已是连续三年被问及同一领域的问题。在谈及参与精准扶贫的最大体会时,许家印表示,“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要派出一支懂管理、懂技术、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扶贫队伍,必须和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形成强大的合力”。许家印说,扶贫一定要抓住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这些扶贫的“牛鼻子”。
“在产业扶贫方面,我们因地制宜帮助毕节打造我国西南地区的两大基地,一个是中国西南部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一个是中国西南部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为提高当地贫困人员的收入,助力脱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就业扶贫上,已经帮扶了4.3万人就地就业和异地就业,人均年收入4.2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许家印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有2500多万家,如果每300家民营企业中有1家帮1个村,就可以实现贫困村都有企业帮扶,进而形成庞大的社会帮扶力量,为脱贫攻坚做出应有贡献。
“扶贫不能等靠要,要树立正确扶贫观,不靠自己努力,进入小康富裕起来也困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表示,扶贫要形成长效机制,强调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帮助农民或贫困户建立可自己运行的机制,确保脱贫后不返贫。”同时,刘强东强调,扶贫要帮助贫困地区做好物流和农产品品牌。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签约医生
推行分级诊疗是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问题的重要途径。如何解决分级诊疗推行难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表示,在城市里盖的大医院够多了,条件也相当不错,但是大兵团作战未必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解决了效率问题但是方便的问题还是百姓的一大困惑。“怎么能够解决看病就医的方便问题,一定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签约医生、家庭医生,能够提供最便捷、最直接的服务。”
刘玉村表示,如何加强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把设施盖好,然后培养足够的家庭医生,这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我觉得现在政府部门也在花大力气,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就健全了,老百姓看病就会越来越方便。”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