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代表建议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好法治环境

读特记者 李舒瑜 杨丽萍 甘霖 秦小艳/文 何龙/图
2018-03-11 08:56
摘要

1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两高报告,代表建议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好法治环境

3月10日,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两高报告。

“广东要以新的更大作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法治环境的建设是重要保障!”

“司法改革要勇闯深水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1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们在发言中纷纷表示 要深入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扎扎实实补短板、强弱项,以更高标准推动平安广东和法治广东建设,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

将广州深圳纳入互联网法院试点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龚稼立高度评价两高报告。他说,过去五年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下,广东法院进行了一系列先行先试,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司法改革工作都取得很大进展。

深圳司法体制改革起步早,力度大。龚稼立为大家一一列举这些“先行先试”的举措,多次提到深圳——批准设立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批准设立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3家自贸(片)区法院,并列为全国司法改革示范法院;将广州、深圳列入全国首批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和刑事速裁、认罪认罚从宽改革试点;批准设立深圳金融法庭,探索金融领域新类型案件审理经验……

去年,全国第一家集中审理涉网案件的试点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龚稼立建议推动扩大互联网法院试点范围,将广州、深圳一并纳入互联网法院试点范围。“广州、深圳都是全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涉互联网企业集中,涉互联网案件较多,并都具备较大人力和技术优势,将这两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可以为全国法院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样本。”

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乃至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今年两会的热点。龚稼立建议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解跨境商事纠纷机制体系,加强指导广东在广州、深圳、珠海自贸片区法院基础上完善诉调对接机制,与商事等仲裁机构衔接,更有效解决跨粤港澳投资纠纷,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好的营商法治环境。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作为政法战线的一名代表,我亲身感受到过去五年法院检察院工作不断改革创新,我深深体会到,政法工作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林贻影说。

林贻影说,“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新期望,也体现了广东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广东检察机关要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聚焦广东发展大局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找准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落实好广东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3条意见”,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让广大企业家安心在广东投资兴业、扎根发展。

建立审判辅助人员选拔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立案登记制的落实,法院每年新收的案件越来越多,有的地方甚至呈爆发性增长,法院案多人少的问题始终无法彻底解决。”针对案多人少,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在发言中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2017年,广州市法官人均结案325件,深圳市法官人均结案超过400件,而广州市天河区法院的法官早在2016年人均结案数就已达427件。

朱列玉建议,建立一套司法辅助人员的选拔标准和用人制度,将优秀的通过司法考试的本科生,选拔到法院协助法官办案。书记员也应从具备法学知识的人才中选出,书记员不仅仅是速录员,也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审判辅助工作。同时提高他们的待遇,打通他们的职业上升通道。

“法官的工作非常辛苦,应配多一些辅助人员。”朱列玉说,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实行的是一个法官加一个法官助理再加一个书记员的“1+1+1”的工作模式,极大提高了办案效率。朱列玉建议将巡回法庭的“1+1+1”模式改为“1+2+1”或者“1+3+1”的模式,并向全国推广。“这样一方面能够发挥蓄水池作用,提高法律人才贮备;另一方面,也能够大大提高办案的质效和精细程度”。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社工余雪琴也有同样的建议,她说,书记员都是采取聘任制,待遇偏低,除去五险一金,大约每年5万元,上升渠道受限。法官办案任务很繁重,但是聘任制书记员频频更换,法官的相当一部分时间精力消耗在重复培训新的书记员身上,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办案效率,建议出台稳定优秀书记员队伍的激励措施。

法院审理普通民事纠纷案件引入社工参与

余雪琴发言时还关注劳动争议等新型案件。“广东是改革前沿、经济大省,也是劳务输入大省,随着新经济形态发展,用工方式不断多元化,很多新型劳动争议问题随之产生。”余雪琴举例,比如滴滴车司机,他们与平台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司机出了事故,平台是否应该负责任?“建议加强调研指导,及时出台相关的审判指导意见或司法解释,及时解决基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劳动双方合法权益要同等重视、平等保护”。

社工是社会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余雪琴建议,法院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审理家庭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普通民事纠纷过程中引入社工参与,和街道、工会等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推动共同调解,从源头上化解矛盾。

“我自己就是一名社工,接触的人群都是相对比较弱势和需要帮助的。从社会层面来看,社工的职责就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公正,这和法院工作有类似之处。”余雪琴说,在审理普通民事纠纷过程中引入社工参与,可以积极发挥社工的“诊疗”作用。通过社工面对面与老百姓打交道,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李舒瑜 杨丽萍 甘霖 秦小艳/文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