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台湾:公园游乐设施不再大众脸

读特驻台记者 林捷兴
2018-03-10 17:33
摘要

台北的公园有点不太一样。

公园是都市家庭日常放松游乐的场所,往往也配套有跷跷板、木马、秋千等儿童游乐设施。不过台北的公园有点不太一样,自去年启动“公园不再大众脸”计划,如今出现了飞碟主题、纽扣主题的游乐设施,而且这些是包括身障小朋友在内参与设计的共融式游戏场所。

据了解,台北市除了大安森林公园、中山公园等大中型公园,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公园。这些小公园分布在社区周边,有些面积不大,仅仅就一小片绿地,而这些就是周边孩子难得的游乐场所。

每一座小公园都承载着周边一群孩子的童年,不过往往的,这些公园没什么特色可言,千篇一律的滑梯、跷跷板、木马等,俗称“罐头游具”。

去年,台北市启动“公园不再大众脸”计划,选定大同区的建成、景化、朝阳和树德公园,以及中山区的中安、永盛公园,总共6座公园,让艺术设计走进邻里公园。根据计划,项目邀请了当地孩童一起参与改造,让设计师团队将孩子们的想象变成现实。

位于台北市大同区大龙街的树德公园,如今有一座由许多根杉木构造的“攀爬迷宫”,这正是“公园不再大众脸”计划改造后的作品。

树德公园的“攀爬迷宫”。

由于树德公园里栽种着许多大树,设计团队便利用杉木简单的柱状结构,建构一座森林中的游戏空间。“攀爬迷宫”分隧道网、猪笼草、攀爬架、游戏网等游乐区域,年龄较大的孩子直接踩着横杆活动,较小的孩子则钻进手工编织的绳网或“猪笼草”网袋进行玩耍,身障儿童也能参与玩洞洞板或滚球筒。


台北市朝阳公园的“钮扣狮”游戏场(图片来自设计台北官方脸书)

其他几处改造设计的公园,朝阳公园因为临近“钮扣街”,所以设计团队打造了“钮扣狮”游戏场;景化公园被设计成“外星人的基地”,变成“飞碟”游戏场;中安公园的设计团队则从音乐的角度切入,设计出兼具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共融式游戏场。

不过随着这些游乐设施的推出,安全性上也引起家长们的关注,像朝阳公园的“钮扣狮”,刚完工不久就发生孩子摔伤的情况,不过也有家长认为,孩子们在玩耍时有碰撞擦伤情况在所难免。据了解,“公园不再大众脸”相关游具均有通过安全验证,像树德公园的“攀爬迷宫”,攀爬架下方就铺着7.5公分厚度的地垫保障安全。

如今,除了台北,台湾其他县市也陆续推出特色公园,将千篇一律的“罐头游具”,以有创意、启发性的游具进行取代。

位于花博公园的舞蝶共融游戏场。

比如花莲的乌克丽丽公园是以乐器为主题的公园,新北市的中和佳和公园则有大型波浪攀爬网游具、双人秋千、鸟巢秋千。基隆的潮境公园,利用地理位置装置颇有海洋特色的“海碗沙坑滑梯”、“鹦鹉螺溜滑梯”,同时结合多项海洋生态知识教育孩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据了解,像“公园不再大众脸”这类特色公园计划,初衷在于打破罐头式的游具及制式化的景观规划,通过孩子想象、参与,打造更具特色的公共空间,这些游乐场所也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感官知觉,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编辑 陈湛杭

(作者:读特驻台记者 林捷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