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鸟儿翱翔的深圳湾又一次成为市民和游客的流连之所。的确,在深圳这个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都市,这片美丽的水域为越冬候鸟提供了一片难得的“安乐窝”。
几年前,深圳湾曾因污染问题受到关注。2015年底、2016年初,深圳全面启动治水提质攻坚战,将深圳河湾流域作为治理“示范区”。如今,如织的游客与碧海蓝天一起,成为深圳的一道亮丽风景。
作为率先发展、较早承受环境压力的城市之一,深圳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铁腕治水
消除36条建成区黑臭水体
深圳湾的成功整治,正是深圳近年来大力投入、铁腕治水,治水提质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的缩影。
深圳受生态空间有限、水环境容量小、海湾和感潮河流水动力差等先天因素,以及城市高速发展、相关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现实因素影响,河流黑臭现象较为普遍。2015年底,深圳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以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城市发展的水污染问题,明确“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消除黑涝、五年基本达标、八年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靓丽的城市名片”目标,五年共安排项目1181个,总投资816.5亿元,预留资金约180亿元,大力实施“治水十策”和“十大行动”。
深圳创新黑臭水体和跨界河流综合整治模式,全流域系统治理、强力治污。市委书记王伟中专门担任了污染最严重河流茅洲河的市级河长,市长陈如桂担任了深港界河深圳河(深圳湾)的河长,全市310条河流落实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共754名,同时确定一大批民间河长。
在茅洲河综合整治工程中,深圳大胆突破常规,按照“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思路,探索实施“地方+大企业”合作治水,采取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EPC)建设模式和1+1+4管理模式(甲方+总承包单位+管家、监理、造价咨询、检测监测单位),引入治水龙头企业中国电建集团公司总承包建设,并实行全程跟踪管理。
强力推进下,全市水质持续好转,部分河段实现水清岸绿,东部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2017年全面消除36条(45段)建成区黑臭水体。
垃圾分类 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对家住罗湖的侯女士来说,春节摆放一盆红红火火、大吉大利的年桔是一道例牌菜。可今年不同的是,春节后她没有把凋零的年桔扔掉,而是通过物业公司,将年桔交给一家专门上门回收的服务企业。在那里,大多数年桔或被回种到绿化带循环利用,或被拆分,花盆、花泥分别被回收再利用。
2010年,我市尝试在罗湖区开展年花年桔回收利用;2016年初,初步建立起年花年桔回收处理体系,共回收年花年桔85万盆;2017年年花年桔专项回收服务覆盖全市,共回收年花年桔182万盆。
为了破解“垃圾围城”的难题,深圳较早开始了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2015年8月1日,我市发布施行《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务实地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生活垃圾分类从试点跨入全面推行。
《管理办法》施行后,我市制定实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方案(2015-2020)》,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研究确定了“源头充分减量,前端分流分类,中段干湿分离,末端综合利用”的战略思路,推动生活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治理。
目前,我市初步建立起八大分流处理体系,截至2017年底,全市分流分类处理量超过1800吨/日,发布了全国首份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加速推进垃圾分类设施统一设置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积极探索生活垃圾专业化分类技术,深入推进市民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垃圾要分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市民的文明实践。
提升标准 灰霾日数稳步下行
2018年1月初,《2017年深圳市气候公报》发布。据深圳市气象局监测,我市在2017年全年记录到灰霾日22天,为1991年以来最少的一年。
近年来,深圳灰霾日数稳步下行,“深圳蓝”日渐成为深圳生态环境优势凸显的代名词。
为提升深圳空气质量,2014年以来,我市逐步完善大气环境管理制度政策体系,实施《深圳市大气污染应急预案》,同时制定《生产、生活类产品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深圳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特区技术规范,形成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定期发布机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国V车用汽油,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餐饮油烟污染控制和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污染控制,加快推进港口船舶污染治理和港口作业机械清洁能源改造等。
为持续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深圳市政府以2017年1号文件印发了《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2017-2020年)》,制定了《深圳市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方案》;加强“车、油、路”统筹,开展移动污染源治理,出台老旧车提前淘汰奖励政策,重型柴油车执行“国五加颗粒捕集器”深圳标准;深入推进工业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市搬迁或关闭挥发性有机物重点监管企业63家,完成全市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污染锅炉开展清洁能源改造和所有高污染锅炉的拆除;持续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共检查评估建筑工地182家次,通报督促34家次整改,完成6000公里城市道路扬尘污染道路巡测。
2017全年,深圳PM2.5平均浓度仍保持较低水平。按照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深圳有望在2020年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现行欧盟标准,打造蓝天白云常态化的“深圳蓝”。
编辑 耿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