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大头娃娃”事件掀开的,是“消”字号母婴市场的种种乱象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庄媛
2021-01-13 07:53

福建漳州婴儿疑因涂抹抑菌霜变“大头娃娃”一事,持续引发多方关注。

近日,有微博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头娃娃”的事件,一家长爆料称,自己从市面上购买了一款疑似激素超标的抑菌霜,5个月大的孩子在使用后出现“发育迟缓、多毛、脸肿大”的症状。抑菌霜是否添加激素、涉事企业资质如何、到底还有多少无保障的幼儿产品在市面流通……时隔多日,围绕涉事企业、测评机构、当事人以及监管部门的争论仍不绝于耳。

“是否含有激素”是当前各方争执的焦点。根据此前爆料,涉事产品取得了“(闽)卫消证字”许可证号,即为“消”字号产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明确规定,消毒产品严禁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物料。但爆料者送往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后,结果显示该产品含有30多(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脂),严重超标。据专家介绍,该激素类药物成分具有较大副作用,长期超量使用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给宝宝精心挑选的“零激素、无添加”产品竟成了伤害宝宝的“毒药”?这令人不寒而栗、义愤填膺。

目前,相关产品已被当地卫健委召回检测,产品是否添加激素这一问题相信很快就会水落石出。但“大头娃娃”事件掀开的,是“消”字号母婴市场的种种乱象。据媒体调查和网友反馈,部分“婴儿霜”号称“纯天然”却添加激素,导致婴幼儿使用后身体出现异常的案例并非个例。此前亦有多地检测出儿童相关产品添加禁用物质或含量超标等问题。

为何此类“消”字号产品可以大行其道?原因在于,“消”字号产品门槛较低、审批容易、时间成本低,给了一些资质较差的不良商家可乘之机。而母婴市场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一方面婴幼儿皮肤娇嫩、易发皮疹,另一方面父母都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宝宝用最好、最安全的产品,因而更加容易“上套”,被非法添加违禁激素成分而呈现的所谓“疗效”以及商家的夸大宣传所蛊惑,不惜高价购买此类产品。这对婴幼儿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生命健康权。

“消”字号母婴市场“不消停”,亟待监管部门对症下药。既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严格“消”字号产品的适用类型,用严密细致的规范消除产品的模糊空间,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也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定期抽检以确保相关产品的安全性,并严厉处罚违法商家,提高违法成本。除此之外,皮肤科专家及相关机构也可多做一些科普,让家长们多了解一些简单的皮肤症状治疗原理及防护知识,提高科学素养;而家长在购买护肤霜等产品时也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注意分清楚消字号、妆字号和药字号产品的区别,切莫盲目听信产品宣传,若婴幼儿得了湿疹等皮肤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编辑 高原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庄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