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A股拉开跨年行情大盘指数不断创下新高,场外投资者跃跃欲试。火热的行情下,公募基金公司借机新发产品,吸引数千亿资金认购,百亿规模的爆款基金“重出江湖”。
记者近日来与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交流,业内普遍大幅降低了今年的基金回报预期,认购新基金时投资者还应持谨慎态度。
基金发行掀起热潮
刚刚过去的2020年,A股主要指数走出了牛市行情,公募基金规模大幅度扩张。数据显示,2020年新成立的基金发行总规模达3.16万亿元,规模之大超过了2017年至2019年基金发行规模之和。当然,飞速扩张的规模背后,公募基金确实提供不俗的回报率:2020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高达45.94%。
在基金赚钱效应的刺激下,在新年开年的4个交易日内,新发基金再次掀起认购热潮。
1月6日,13只新基金成立,规模高达384.11亿元。其中,广发兴诚(A/C份额合并计算)与富国均衡优选混合的发行规模分别达到119亿元和100亿元,而上述两只基金均只用1月4日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发行。
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本周一至本周三,新发基金多达37只,吸引超过1000亿元认购,有基金配售比例仅3成。
昨日首发的广发均衡优选混合受到投资者"抢购",该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期为1月13日,但由于发行火爆单日募集超百亿,实现一日售罄。广发基金发布公告表示,为保障基金平稳投资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根据相关约定,决定提前结束本基金的募集,认购截止日提前至1月7日,从1月8日起本基金不再接受投资者的认购申请。
爆款基金好发不好做
新年第一周,数只规模超百亿的爆款基金集中出现,足以显现出投资者高涨的市场热情,但规模庞大的爆款基金运作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在深圳工作的陈女士2020年开始投资基金,她告诉记者,去年基金收益率确实很高,但买入时点也很重要。“我在去年7月行情大涨之后才扩大基金投资,有两只基金在净值的相对高位买入,持有到现在还有浮亏。”陈女士表示。
从收益率水平来看,爆款基金的收益率往往比不过老基金。有统计显示,去年发行规模超过在100亿元以上的基金多达40只,但半数基金的回报率不足10%。例如,成立于去年6月12日,规模最大发行份额达到321.15亿份的南方成长先锋混合A,截至去年底的回报率仅为13.7%,而期间沪深300指数上涨就达到30%。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基金与老基金业绩相比,一般有以下规律,即在股市快速上行阶段,新基金无法及时建仓跟上股市行情,业绩一般弱于完成建仓的老基金。
另外,爆款基金同样面临着基民大额赎回,规模短期内大幅缩水的问题。在基金三季报披露的规模中,上述40只爆款基金已经有9只基金的规模缩水至100亿以下。
投资者宜降低收益预期
过去的高额回报无法代表将来,今年的基金业绩将如何仍然是个未知数。记者近日来与多位公募基金业内人士交流,他们对今年的回报预期大多持谨慎态度。
“今年全年的基金业绩很难继续延续过去的高额回报,去年我们公司的一只基金因重仓光伏新能源业绩在全市场排名前列,但这一行业估值也迅速升温,未来很难再有大幅度上行空间。”上海一大型公募基金业内人士表示。
易方达研究部总经理冯波认为,我们对未来中国股票市场比较乐观,但短期和长期会有一些差异,2021年可能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一年,一方面是经济情况表现很好,另一方面是估值提升在上升。在投资中应该降低投资预期,回到正常的预期状态。
国金证券分析师王聃聃指出,对于长期优质基本面的看重,使得近年来基金在龙头公司的配置逐渐拥挤。从性价比角度上看,虽然龙头公司仍是市场主流,但较高的估值水平限制了其相对收益空间的提升,今年将是对基金经理选股能力更为深入的考验。
持稳健投资风格基金或是今年投资的重要方向。王聃聃认为,国内国际边际收紧已成共识,流动性预期的变化将对市场进一步拔估值形成制约,因此在基金投资上可增加投资风格相对稳健的品种作为搭配。在相关品种选择上,近两年相对滞涨的价值风格可适当关注,部分股票仓位相对中性、具备回撤控制优势且擅长通过选股或行业配置把握结构性行情的基金,也能较好应对市场波动,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
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