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珠海特区报 廖明山 吴梓昊
2020-12-31 10:26
摘要

明确上级下拨的包括建设资金在内的各类资金须划拨到村党群服务中心,由村党组织牵头实施,对项目全程把关,让群众知道惠从党来

民生工程稳步推进、村居环境整洁美观、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群众生活幸福安宁……走进斗门区井岸镇坭湾村,一派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很难想象这里曾饱受黑恶势力扰乱,导致村委会运作基本瘫痪,违占违建问题突出,各项工作停滞不前。

坭湾村,图片来自今日斗门

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如今已旧貌换新颜,坭湾村是我市扎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一个生动实践。近年来,珠海市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党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的“珠海样本”。

三年来,珠海精准整顿了48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撤换调整15名“四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派14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深圳、佛山蹲点锻炼,选拔246名村级后备干部;实体化建成122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并登记为法人单位。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下薄弱村已全部消除,100万元以上村达到90%。

织密组织体系,实现村党组织对村其他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全面领导

上世纪90年代,斗门区井岸镇坭湾村是赫赫有名的全国文明村,集体经济在斗门区一直名列前茅。然而从2016年开始,坭湾村“村霸”横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民杨锦帮告诉记者,前两年到村委会办事,时常看到“村霸”扰乱办公秩序,“两委”干部无心上班。

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必须要全力净化坭湾村基层社会政治环境。市、区组织部门猛药去疴,不断加强坭湾村“两委”建设,经过两年多的整顿,2020年坭湾村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组织的帽子。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500多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2000多万元。

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珠海市通过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全面增强党组织对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农村实际科学优化设置村党组织,全市将114个村党组织升格为党总支或党委,设立238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党支部。

出台村党组织对其他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全面领导的意见,建立6类13项村级重大事权清单,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让村党组织牢牢抓住对重大事项的领导决策权,特别是人财物等重要事权,切实保证了村党组织在村内重大事务中“唱主角”。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党建的重要任务,反之,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做大做强,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也得以提升。“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我市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现在办事环境好了,村里的事也有人管了,我们对现在的班子有信心!”杨锦帮感慨地说。据介绍,2019年,全市12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上一年增长13%。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群雁高飞头雁领。从2018年5月开始,珠海大力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头雁”工程,选派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先进村和先进社区进行脱产蹲点学习,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对标先进找差距、转变作风增本领。

资料图

另一方面,农村“两委”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也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一大短板。珠海把选育农村后备力量作为加强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的基础工程,着重破解找人难、识人难、培养难、管理难等问题,全链条选优配强,确保每村至少储备2名后备力量,为乡村振兴蓄足了“源头活水”。

黄瑞柏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曾是一名补习班老师,2019年通过“归雁计划”回到斗门区乾务镇荔山村,成为一名后备干部,并于今年被选为村党委委员。任职以来,他已主导或参与过村内的多项重点工作,工作能力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是激发广大村“两委”干部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中主动担当作为的不二法门。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保障农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意见》,在建立最低工作报酬制度、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10条举措。2019年,全市村“两委”干部人均年工作报酬达10.1万元,比2018年翻了一番。

穿过荔山村村口的牌坊,迎面而来的是一条宽敞干净的柏油路。此前,这里却是全村乱摆乱卖、乱搭乱建情况最严重的区域。“如今,村干部基本工作报酬全部由财政发放,我们推动工作再不用畏首畏尾了。”荔山村党委书记黄兆曦告诉记者,去年5月,该村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成功拆除乱搭乱建建筑物5560平方米,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一系列具体举措着眼于建立村“两委”干部激励约束的长效机制:财政全额承担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彻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市委党校对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覆盖轮训,进一步提高其履职能力;实施“选聘分离”制度,实现村干部能者上、庸者下……

选聘分离制度实施后,对现任村“两委”干部全面考核,合格的聘任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按规定领取财政全额补贴的工作报酬。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村“两委”干部岗位不再是“铁饭碗”,更能有效地促使他们用心服务群众、高效完成乡村振兴任务。

强化载体建设,实体化建设农村党群服务中心提供服务落实惠民措施

12月22日16时,在斗门区莲洲镇耕管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郭女士正在劳动保障窗口咨询业务,接待的村干部详细解答了她的疑惑。“现在有了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只进一扇门,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逐层楼跑了,方便了不少。”郭女士告诉记者。

村民真切感受的背后,是耕管村党群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近年来,珠海大力推动实体化建设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对全市122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法人登记,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实现了党群服务中心由物质形态的平台阵地向组织形态的战斗堡垒转变。

在规范化建设方面,实行“四个统一”。统一场所,即依托村“两委”办公楼建设,将村辖各类站所和其他全部服务阵地纳入管理;统一系统,即将各单位政务服务系统延伸到村,搭建了统一运行、融合共享的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即建立联动考核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统一保障,即市财政及区、镇每年为党群服务中心配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

记者了解到,市财政局每年为每个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备10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区按照不少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每年为中心配备一定的运作经费。明确上级下拨的包括建设资金在内的各类资金须划拨到村党群服务中心,由村党组织牵头实施,对项目全程把关,让群众知道惠从党来。

突出需求导向,提供精细化服务,落实惠民项目,是党群服务中心的重要任务。根据相关规定,每个党群服务中心都建设一个政治生活场所,打造党员的“红色家园”。同时,把各部门资源进行整合,提供43项基本公共服务,并常态化组织开展文体娱乐、康复医疗、居家养老、法律咨询、农业生产等日常服务。

“耕管村党群服务中心明年将搬迁至正在建设的新址,服务窗口增加的同时,还将增设村史展馆和党员活动室,进一步拓宽服务阵地。”耕管村党委书记林华耀自豪地说。现在,耕管村的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显著,还修起了大舞台、篮球场和活动广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实习编辑 陈苑婷

(作者:廖明山 吴梓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