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市海洋文化意识教育基地评选启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2020-12-30 14:55
摘要

该活动旨在一步加强深圳海洋文化意识教育,推进海洋文化意识教育基地建设,更好地发挥海洋文化意识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实践、宣传的平台作用,普及海洋知识,宣扬海洋文化,提高市民海洋意识

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主办、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承办的2020年深圳市海洋文化意识教育基地评选活动,12月29日正式启动。

该活动旨在一步加强深圳海洋文化意识教育,推进海洋文化意识教育基地建设,更好地发挥海洋文化意识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实践、宣传的平台作用,普及海洋知识,宣扬海洋文化,提高市民海洋意识。

各申报单位可到“深爱海洋”微信公众号相关推文仔细阅读评选须知,并下载相关申报资料。

“深圳市海洋文化意识教育基地”评选今年进入第二届,坚持标准、严格审核、注重实效、保证质量,并实行一年一审。

【读特新闻+】

一、申报时间

2020年12月29日-2021年1月8日

二、申报对象

在深圳行政区域(含深汕合作区)内的下列场所可申报2020年深圳市海洋文化意识教育基地:

1.具有海洋意识教育功能的体验馆、科普馆、展厅、自然保护区,并积极面向社会群众开放,提供研学等方面服务的企事业单位;

2.具有普及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功能的各类博物馆(院)、海洋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

3.具有海洋历史文化特色的风貌区、主题公园、古迹等公共历史场所;

4.具有海洋意识教育功能的科学研究机构;

5. 以海洋文化意识教育作为特色和品牌的学校;

6.其他有条件向公众开放、展示海洋文化、海洋科学成果,具备海洋文化意识传播、普及、教育示范功能的部门和机构(包括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三、申报条件

1.独立开展海洋文化意识教育活动的实体性机构。

2.具有较强海洋意识,有中长期海洋知识科普或文化传播工作计划,能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面向公众有效开展特色海洋科学普及或文化传播活动。

3.具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宣传展示功能、专业的宣传教育资料,有高素质专兼职海洋知识科普或文化传播的工作者,或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4.具有完备的科普或教育管理制度,如开放公众预约制度、科普教育流程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

四、定评及授牌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评选确定2020年深圳市海洋文化意识教育基地初审名单,并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公示三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批命名并授牌。 

五、基地义务

获得“深圳市海洋文化意识教育基地”称号的单位应以增强市民海洋意识为己任,积极履行以下义务:

1.为公众接受海洋意识的宣传教育提供便利。

根据公众和社会需求,经常性地策划和举办报告、讲座、展览、竞赛、夏令营等科普性和吸引力较强的海洋文化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实现海洋文化意识教育工作常态化、长期化、公众化。

2.配合开展重大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活动。

结合实际,发挥优势,配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以及其它重大海洋宣传教育活动。

3.组织开展特色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活动。

每个基地每年应能组织各类公益性海洋文化宣传教育活动10次以上,每年至少策划开展一项有特色的宣传活动,以宣传海洋意识、扩大基地影响力,并积极参与构建海洋文化意识教育体系,开展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

4. 持续开放。

公共文化场馆类基地和青少年活动教育场所类基地每年开放天数不少于100天;学校、科研院所类基地要根据公众需求和自身工作安排,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等场所,每年开放天数不少于30天;自然保护区类基地在划定区域内向公众常年开放,注重利用保护区内特有的海洋宣传教育资源制作海洋宣传教育产品。

5. 积极探寻其他与海洋教育有关的内容。

学校、科研院所等具有公众教育功能的基地,应根据自身特点打造海洋宣传教育品牌,构建海洋特色课程体系,编写海洋教育读本教材,探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做海洋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工作的排头兵。

6. 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输出海洋文化教育内容。

基地应积极探索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将海洋相关知识系统化、持续性地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公众传播。

编辑 高原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