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重磅地标落户深圳,深圳将建中国红树林博物馆!

读特记者 林清容
2018-01-21 20:19
摘要

近日,记者从深圳市城管局(林业局)获悉,一个国家级的生态文化新地标——中国红树林博物馆将落户深圳,由国家林业局与深圳共建,这是我国首座红树林博物馆,将用于普及滨海红树林湿地知识,提升市民生态文明素养,展示中国及深圳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突出成果。

近日,记者从深圳市城管局(林业局)获悉,一个国家级的生态文化新地标——中国红树林博物馆将落户深圳,由国家林业局与深圳共建,这是我国首座红树林博物馆,将用于普及滨海红树林湿地知识,提升市民生态文明素养,展示中国及深圳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突出成果。

打造国际一流的红树林科普教育中心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昝启杰博士介绍,国家林业局于2017年11月向深圳市政府发函,函中称,鉴于红树林丰富的物质资源、多样化的生态功能,以及深圳市在红树林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为改变我国尚无红树林博物馆的现状,国家林业局同意与深圳共同建设中国红树林博物馆。

要充分利用深圳市的红树林资源和科研、保护等优势,将我国首座红树林博物馆建设成具有展示、研究、科普、宣传等功能,并有较高科学性和公众参与性的专题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一个认识自然、学习知识、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的平台。

为了科学地规划建设和永续运营中国红树林博物馆,深圳先后调研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香港及欧洲等地的自然类博物馆和专题馆,结合深圳自然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市民对自然类专业博物馆的需求,拟建的红树林博物馆定位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际一流的红树林科普教育中心、世界红树林研究中心,依托深圳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集中展示深圳及中国红树林保护、宣教、科研成果,形成深圳生态文化新地标。

拟选址于地铁9号线侨城东车辆段东侧上盖

据了解,中国红树林博物馆拟选址于地铁9号线侨城东车辆段东侧上盖,毗邻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区,北邻园博园,南侧与深圳湾公园仅一路之隔,地理位置十分显著,是深圳旅游休闲资源的核心地带。

用地面积6.1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用地面积3万平方米,公共道路及绿地用地3.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展览与教育服务面积1.0万平方米,藏品贮存及库房面积0.85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区面积0.4万平方米,实验室、研究、设施设备及办公用房面积0.25平方米),规划客流量约200万人次/年。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还规划了中国红树林博物馆通过新建廊桥北连园博园、南接深圳湾公园,将形成一个以博物馆为中心的城市生态系统,有利于深圳湾周边资源的整合及整体优势的发挥。

据悉,该博物馆的立项、展陈内容设计、博物馆选址和建筑设计研究等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将进行用地选址、建筑设计、展陈形式设计、展品和藏品征集等工作。

在博物馆将可看全世界的红树林

博物馆将采用绿色环保建筑风格,注重节能低碳,运用预制装配、绿色屋面、自然通风、雨水循环利用、太阳能等环保建筑技术。

博物馆展陈叙事初步规划为五部分,分别为千米红树湿地景观、世界红树植物活体园、世界红树林核心展区、中国红树林展区、红树林探秘展区(包括红树林演化、红树林结构与功能、红树林多样性等11个分展厅),分别展示红树林景观、分布、进化、生理结构、生态功能、研究成果及提供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等。

在博物馆内还将设置开放实验室、组织红树林国际论坛、组织自然科学名家讲座、打造深圳市民环保大讲堂,呈现一个国际红树林研究与保护的科普教育宣传的交流平台。

【读特新闻+】

中国是世界红树林研究中心

研究红树林20多年的昝启杰博士告诉记者,全世界有红树植物86种,但分布在120多个国家,东南亚国家分布广泛。全世界各地的红树林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与当地的文化、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将通过博物馆展示全世界不同地方的红树林。

中国是世界上红树林研究中心,现在全世界研究红树林的专家、学者有300人左右,其中超过250人是中国人,保护红树林呼声最强烈的也在中国。

在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深圳湾的东北岸,深圳福田红树林是全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与香港米埔红树林隔海相望,共同组成了国际著名的后海湾湿地。福田红树林有高等植物172种,其中红树植物约16种,主要有秋茄、木榄、桐花树、白骨壤、海漆、老鼠簕等。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林清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