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聚焦科研资金人才信用公共服务

读特记者 陈颖/文 岑志利/图
2018-01-21 09:16
摘要

营商环境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乎城市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要优化营商环境,重中之重是解决人才问题。代表委员认为,应研究制定分层性人才政策,切实解决人才住房、人才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图为位于南山区西丽的人才保障房“万科云城”。  

营商环境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乎城市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全国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深圳如何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构建国际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成为深圳市两会上委员、代表们聚焦讨论的热点,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热烈探讨。

政府公共服务重点在细节

深圳是全国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深圳营商环境位居第三。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改革,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营造更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根本路径,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新起点,着力在营商环境、前海开发开放等领域推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

曾少强委员认为,深圳明确了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目标任务,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是推动深圳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创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有力支撑。

很多委员认为,深圳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围绕“放管服”,优化政府服务,切实提升政府服务企业的效率和质量。厉伟委员表示,营商环境要改,重点在细节。“政府工作报告里专门提到要‘再细化’,这个很好。如果政府公共服务在很多具体细节上改进了,营商环境不知不觉就会变得更好。”

车汉澍委员非常支持厉伟的观点。他表示,创新型城市需要创新型营商环境,改革开放40年,深圳始终没有间断改革完善与时俱进的营商环境。无论是作为基础设施、政策措施的硬环境,还是包括通关政策、人才优惠等政策的软环境方面,深圳都在不断提升优化。

新兴产业科研资金要高效使用

在不少代表看来,新兴产业外部环境的营造,与深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密切相关。

深圳大力支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取得巨大成效。2017年,深圳新兴产业税收贡献巨大,成市财政收入第一大产业;培育出上市公司总数位列各市前三,知识产权国内第一位;腾讯、华为、大疆、华大基因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巨头在世界产生影响。

吴光胜代表表示,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足见深圳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与魄力。他认为,新兴产业是朝阳产业,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起步之初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圳要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必然要为新兴产业给予一流的外部发展环境。”

李继朝代表表示,深圳新兴产业还有90%以上的初创期小型企业,大批未来的上市公司、未来产业巨头会从其中成长起来,这是深圳的产业希望、增加财政收入来源和活力所在。“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研发项目,应加大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高效率用好科技研发资金非常重要。李继朝说,原来的办法是让研发单位企业先预报课题,经过筛选,再让研发项目申请。这不但重复工作,增加企业工作量和成本,也增加了主管部门的工作量。“现在的科技研发资金使用规则有必要改进,提升透明度和使用效率。”

杨勤代表表示,深圳中小型企业经营主体260万家,处于发展早期状态。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融资贵。2018年市财政预算中小企业融资补偿25亿,如何高效率用好这部分资金,大力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事关未来深圳企业发展后劲和在国际上的实力地位。

“共享机制”加快集聚国际化人才

“关于营商环境,重中之重是解决人才问题。”屠方魁委员的建议,引起不少委员、代表探讨。

张弦代表表示,虽然深圳杰出人才、高层次人才、基础性人才引进得到持续性增长,但与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相比,仍然存在问题。比如,深圳拥有高级别创新平台较少,人才国际化构成程度和人才集聚度较低,基础研究人才严重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流失严重,高技能人才有很大短板等。

“形成以优势产业集群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局面,必须将各领域的人才聚集起来,将产业链与人才链相互捆绑。”他以金融业为例,随着金融各细分行业迅猛增长,金融机构类型不断增多,企业更加重视人才综合能力,金融机构在引进人才时,会特别重视特定业务所需的专业能力以及面对新兴业务的创新能力。张弦认为,政府要前瞻性地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并与未来吸引的人才与发展精准挂钩。“要加快集聚国际化创新化人才就要实行人才‘共享机制’,建立引才用才的深圳模式。”

宫清代表认为,深圳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分布不均衡。以坪山区为例,坪山远离深圳中心区,公共交通不便,目前仍无地铁通达,教育、医疗卫生优质资源不足等问题,导致坪山人才吸引力不足。“希望市里面能够关注后发区域引才难题,分层施策,引导高层次人才向较为落后区域流动。”宫清还建议,研究制定分层性人才政策,针对各类人才对综合保障不同需求,精准制定政策,切实解决人才住房、人才子女入学、人才配偶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还有代表建议,创新人才公共服务,制定鼓励海外人才来深创业就业政策,试行“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推进人才出入境便利化、落实人才市民待遇,促进全球高端人才聚集。

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只有构建一个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营造更加公平稳定的商业环境,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胡春华代表直言,深圳在过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验收相比,深圳尚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继续努力。

胡春华建议,应重新审核修订深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计划,对标示范城市的验收标准,找差距,补短板;联系相关学术、科研机构,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指导和未来规划。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深圳的立法权,在信用信息的归集,存储,使用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法规或条例。

他表示,大力推进深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助力信息互联,数据共享,标准领先。应用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框架,有助于深圳打造契约型政府,创建信用政府、信用社会,进而营造出更加友好的营商环境,为深圳招商、稳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部分代表和委员还关注降低企业成本问题,建议重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税费负担、融资成本、交易成本等,建立适应创新型企业、中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科技型企业的保险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陈颖/文 岑志利/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