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
过去,龙岗医疗卫生体系底子薄、起步慢、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近年来,龙岗区以“办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为目标,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2017年是龙岗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的一年,深化医疗卫生改革迈出新步伐,卫生事业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开创新局面。
2018年,龙岗区将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按照“望闻问切、把脉会诊、辨证施治”的原则,加快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提升民生服务保障能力。
站在新起点上,未来三年龙岗将实施提神醒脑、固本培元、舒经活络、强筋壮骨、扶正祛邪的“五大工程”,尽快补齐医疗卫生的短板,向建设更好保障群众健康的新征程迈进。
回首2017:
龙岗卫生事业发展显著提升
深化医疗卫生改革迈出“新步伐”
2017年,龙岗区全面推进基层医疗集团改革,整合龙岗中心医院等3家公立医院及所辖33家社康中心,组建成立了龙岗中心医院集团;
组建了全省首个妇幼健康学科联盟、全市首个国际化专科联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
创新推动市属医院与区属医院联动,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联动,整合优质资源,依托市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成立了肿瘤防治医联体,依托民营医院龙城医院成立了康复医学学科联盟,基层医疗集团改革搭建起“1+4”的格局。
公立医院按照“以事定费”和“购买服务”方式核定基本医疗服务财政补助,财政补助的导向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街道卫生监督分所全部改革调整为财政核拨单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医院去行政化积极推进,医院内设科室中层干部不再与七、八级管理岗挂钩。
卫生事业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7年,龙岗区新增病床677张,辖区内的三甲医院由1家增加到4家,新增区中医院、龙城医院和市第三人民医院等3家医院获评三甲。其中,区中医院建院不满5年成功创建为三甲医院,创造了国内医院发展史上的“深圳速度”。
龙岗成功引进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国医大师中医体质学研究团队等3个深圳市高层次医学团队,引进55个柔性引才项目(其中国家级高端人才16名)。
南方医院深圳消化病诊疗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哈佛医学院华南国际教育中心落地龙岗并开展培训,区中医院被确定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中医体质与治未病基地。
龙岗中心医院正式挂牌成立国家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培训基地,成为全国仅有的2个国家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培训基地之一。
全区医疗系统新增2人担任省级学术团体副主任委员,成功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
2017年,龙岗区卫生系统获得5项国家和省市医疗卫生类专业竞赛最高奖。其中,龙岗中心医院荣获2017“镜在争霸”结直肠手术视频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和广东省手术室技能大赛无菌操作技能比赛一等奖,区妇保院荣获全市新生儿复苏技术竞赛决赛中荣获第一名;龙岗中心医院肛肠科被授予 “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医工作室”。
龙岗成功开展了深圳市首例“3D打印导板导航下精准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和广东省首例数字导航牙种植手术;“护理池”案例入选国家“十三五”本科教材《护理管理学》,并入选广东省卫计委2017年度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典型案例。
区中医院两项护理新技术在广东省“第一届康复特色护理新技术”评比中入选新技术奖,是深圳市唯一一家受表彰单位。
区骨科医院受邀在第38届世界骨显微外科大会上演讲展示该院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十指完全离断并双前臂离断再植的病例。
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开创“新局面”
2017年,龙岗区社康中心建设经验做法被中国政府网作为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典型进行报道。
家庭医生服务快速发展,累计建立397个家庭医生团队和1142张家庭病床,2名家庭医生荣获全国首届“百家健康守门人”称号。建成了全省首个心电图远程集中诊断中心,效果相当于在每个社康中心建立一个三甲医院级别的心电图室;
建成了全市规模最大的全科医生技能培训中心和全市首个社区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服务协作网络。
全区1000平方米及以上社康中心达到36家,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家一类社康中心。
该区获省卫生计生委推荐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出生缺陷干预中心成功通过省级评估,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控制在较好水平,远低于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限定比例。
龙岗中心医院成功创建为“国际健康促进医院”。
未来三年:
五大工程绘就补短板“施工图”
未来三年,龙岗区将实施“五大工程”,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人口稠密区域医院建设,尽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要加强现有医院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医疗团队、医疗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全区医疗服务水平。
实施“提神醒脑”工程
龙岗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精神,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典型经验,找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望闻问切、把脉会诊、辨证施治”,理清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思路。
按照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龙岗将坚持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两手抓,坚持硬件建设和内涵建设两手抓,坚持基本医疗和高端医疗两手抓,坚持推进改革和保持稳定两手抓,推进卫生事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标准迈进。
实施“固本培元”工程
该区将积极增加床位供给, 按照“20年不落后”的标准和要求推进医院建设,对所有公立医院进行扩建迁建或改造提升,到2020年末该区千人供应床位数力争达到4.8张。
调整、改造、新建一批社康中心并进行分类管理,在每个街道设置1家区域性社康中心进行重点建设。
提升社区医务人员能力与水平,依托全科医学技能培训中心与国际基础医疗教育委员会联合培养全科医生师资,实施社区健康服务“十百千”英才计划。
建立医院管理团队合同管理制度,完善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医院院长助理,优化医院管理团队结构。
加快人才培养进程,组织实施“名医工作室”行动计划、中青年技术骨干培养计划、卫生计生管理干部培养计划。
大力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医院,推进以临床数据中心(CDR)为核心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提升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和院内信息互联互通成熟度水平。
开展病患安全监护系统、智能输液监测、智慧门诊、移动医疗、智能手术室、自助发药、智能床旁服务、物流机器人、视频监控、智能能耗管理等智慧应用。
推动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医用服务机器人和智能设备等前沿医疗装备的应用。
实施“舒经活络”工程
该区将推进基层医疗集团建设,均衡布局龙岗中心医院集团、区人民医院集团和区第二人民医院集团3家基层医疗集团。
加快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知识和技术价值为导向的薪酬制度,探索实行职业管理团队岗位年薪制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特聘岗位协议工资制度。
推进资源集约化利用,整合基层医疗集团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建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药事服务等资源配置中心,开展远程医疗、“基层检查+集团诊断”、药品集中配送、网上集中审方等服务。
通过推进基层医疗集团建设,联动改革社区健康服务的管理体制,探索实行区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与医疗集团作为运营管理主体的“院办共管”模式。
实施“强筋壮骨”工程
该区将加快高等级医院创建进程,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创建为三级甲等医院,龙岗中心医院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按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发展。
做大做强特色专科,在区人民医院院内与南方医院合作建设消化病专科医院,争取区耳鼻咽喉医院跻身全省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行列,区中医院、区骨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跻身全市领先、省内先进水平行列。 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医学学科,力争实现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省级类别重点学科、市级类别重点学科数量进一步增长。
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到2020年力争引进(含柔性引才)30名左右高端专业技术人才、60名左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00名左右技术骨干人才。
实施“扶正祛邪”工程
该区将在全区卫生系统大力倡导“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发展型民生理念,推行“把工作时间用于业务、把服务时间献给病人”的服务要求,打造龙岗卫生系统特有的行业品牌。
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预防的方针,纠正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进一步压实“两个责任”,大胆创新抓好源头治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
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持续抓好公立医院公众满意度提升工作。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