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大深圳医院获悉,该院牵头,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同设计“高血压为试点的慢病管理医防融合新模式的研发和建设”项目已成功获得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可持续发展科技专项资助,总额为800万元。
高血压早期无明显症状,不少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甚至是明知自己身患高血压但却烟酒如故,拒绝服药。高血压病的治疗面临着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的困扰,全国平均控制率仅有6.1%。目前,全球每分钟有18人死于高血压及其引起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占慢性病死亡总人数的25.4%,已成为影响全球疾病负担的首要危险因素,是名副其实的“沉默杀手”。
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通过医防融合、医院和社区联动把高血压患者找出来、管起来,进行持续的健康监护和规范治疗,是降低高血压危害,保障市民健康的有效方法。
为此,由北大深圳医院牵头,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同设计“高血压为试点的慢病管理医防融合新模式的研发和建设”项目。
项目负责人、北大深圳医院院长陈芸介绍说,项目将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全新的高血压的医防融合、慢病防治管理体系:(1)建立安全有效的信息互通、共享互认平台,从以此搭建康复系统与医疗系统的协作互联网远程医疗体系。(2)建设起融合健康评价,健康管理,风险识别与评估,疾病预测、预防、干预、预诊导诊、转诊、预后跟踪等体系的智能化、个性化、系统性的高血压慢病防治管理体系。(3)建立起符合我国人民体征特征的高血压电子病历知识图谱体系和疾病管理数据库。(4)设计、研发出针对高血压慢病管理的穿戴式设备,研发新的血压监测算法。
据悉,该项目首先要建立一个包括至少100万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的大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AI技术研发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病诊疗机器人,辅助医生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管理。未来,市民佩戴智能手表,血压、心率、心电等信息自动采集后传输给系统,机器人医生就会自动生成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推送给患者并监督其执行。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信息就发送给医院和社康中心的医生,他们将联手进行进一步干预。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王兴军教授表示,经过该项目探索和建设,将为深圳市建成一个利用创新型的物联网、大数据挖掘、移动医疗、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或理念,以智能化、安全可靠、系统化为特征的高血压医防融合管理体系。最终,不仅可以为深圳市人民提供个性化的慢病防治智慧解决方案,同时为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模式。
编辑 许舜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