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盆菜吃出新年好意头 80多位艺术家扎根客家古村

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文 丁庆林/图
2018-01-10 14:46
摘要

刚刚入夜,在百年古村一个巷口的空地上,一场颇具当地民俗特色的盆菜宴拉开帷幕。近百位艺术家和嘉宾们围桌而坐,喜气洋洋地品尝着传统美味。

刚刚入夜,在百年古村一个巷口的空地上,一场颇具当地民俗特色的盆菜宴拉开帷幕。近百位艺术家和嘉宾们围桌而坐,喜气洋洋地品尝着传统美味。吉他的和弦、非洲鼓的敲击,以及大家热烈谈论的各种文艺话题,让传统盆菜宴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这是鳌湖艺术村尾牙宴上的一幕。日前,作为2017深圳创意十二月的专题活动,“鳌湖艺术节·第四季”在一场热闹的“街市大吉”创意市集落下帷幕,主办方随即以这场别开生面的宴席犒劳艺术家一年的辛勤付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鳌湖艺术村“村长”的邓春儒,和每一位艺术家举杯互道祝福。

当天下午两点开始,邓春儒就带领一群厨师忙碌起来。“盆菜宴是我们村的传统民俗,过年、祭祖,我们都要吃盆菜,象征着团聚。现在,盆菜里的食材越来越讲究了,烧肉、烧鹅、盐焗鸡和各种蔬菜等等,都挑选了鳌湖本地最好的供应商,厨师也成了各地来的年轻人。”

把每年艺术节的庆功宴做成特色盆菜宴,是邓春儒的主意。“艺术节每年都在这个时候闭幕,岁末年初,我们用盆菜给大家聚聚气,希望艺术家新村民能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

作为鳌湖艺术村的发起人,邓春儒是土生土长在鳌湖的原住民。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的他,2012年春节又重新回到了这个古村,致力于用艺术来改变古村的面貌。在他的带动下,从2013年至今,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相继走进这里,开始艺术创作。戏剧、雕塑、绘画、影像、写作、行为艺术……如今,鳌湖艺术村已经有80多位艺术家入驻,年龄从50后横跨到90后。

大盆菜里的食材都是分开烹饪、再汇聚到一盆,各种味道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邓春儒笑说,这也正好是鳌湖艺术村的面貌写照。现在,鳌湖的原住民、原租户与艺术家二代租户生活在村里,传统民俗、古老建筑与当代艺术在这里和谐共融。

为了让艺术融入古村的生活,邓春儒常年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带领小孩学书法、画画、看露天剧场……举办了四年的鳌湖艺术节,正是由邓春儒和妻子王亭发起的“艺术影响社区”的活动之一。

“开始村民都不理解,这群所谓艺术家成天在搞什么‘无厘头’的东西,恨不得躲着他们走。我们每年举办鳌湖艺术节,正是为了让彼此加深了解,也让艺术的理念能深入村子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村民们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拿给艺术家们品尝,不仅问他们‘一幅画能卖多少钱’,还会问‘这个线条象征着什么’。”

除了鳌湖美术馆的各种常设主题展览外,鳌湖艺术节坚持举办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分享会以及众多的艺术家对谈项目,年轻的戏剧人还把村子里的孩子召集起来,开设戏剧舞蹈体验营,给他们排戏。

在闭幕式当天,去年入驻鳌湖的“爪马戏剧”创始人李梓诚,就为新老村民的孩子们排了一出短剧《我们》,在村子碉楼前的露天空地演出。这部短剧讲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们如何从敌对、冲突到彼此了解、包容的,也映射着他们父母的故事。不少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触到戏剧,上台表演让他们雀跃不已。

“我们吃的不是传统大盆菜,这可是‘艺术大盆菜’,希望艺术家们能吃出好意头,来年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大吉大利!”邓春儒说。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文 丁庆林/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