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科技创新屡获“国奖”,深圳为什么能?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2018-01-09 07:41
摘要

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结果出炉。由19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15个项目获奖,其中,技术发明奖以7项获奖数刷新历史纪录,本土医疗卫生机构首度获奖,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结果出炉。由19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15个项目获奖,其中,技术发明奖以7项获奖数刷新历史纪录,本土医疗卫生机构首度获奖,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新年伊始,深圳在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又喜获丰收,亮眼“成绩单”令人鼓舞,值得庆贺。纵观近几年来,深圳可以说是国家科技奖的“夺奖大户”:2014年17项、2015年14项、2016年16项……深圳国家科技奖的获奖数均居高位,印证深圳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攀升。

此次深圳获奖项目含金量十足,不仅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材料、生物、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覆盖了土木工程、电力、海洋、资源环境、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可谓全面开花。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获奖名单可知,深圳15个获奖项目中,技术发明奖7项,占我市总获奖数47%,占该奖项总授奖数的10.6%,是深圳建市以来在该奖项取得的最好成绩,刷新历史纪录,彰显深圳不断提升的原始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屡获“国奖”,深圳为什么能?这与深圳这座城市对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并予以倾力培育密不可分。深圳早已将改革创新根植于发展肌理之中,在国内率先提出把自主创新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主战略,并精心布局、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使得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优”。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3.81%升至2016年的4.1%。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深圳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已经达到了95369件,发明专利密度达到80.09件/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7.98件/万人)10倍,高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前列。深圳的创新力有增无减,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不仅是深圳不断进取的动力源,也正在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秉承城市的创新特质,深圳人、深圳企业的血液里激荡着创新基因,不断开拓进取,推动深圳自主创新屡创佳绩。

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要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弘扬创新创造精神,提升创新供给能力和效率,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面向未来,深圳要以更大力度提升创新能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前瞻性部署战略必争领域,耐住性子、舍得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进一步筑牢创新发展的基础,加强“产学研资介”的协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推动更多领域核心技术实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同时要加快构建完善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推动资本、土地等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支持企业集中精力做精做强,逐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机制,让创新成果充分涌现、创新活力充分迸发,为创新发展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深圳而言,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和表彰,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期待深圳的科技创新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再次腾飞。

见习编辑 张克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