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起,全市中小学进入暑假。每年暑期都是溺水事故高发期,7月5日,深圳市急救中心公布:近半月来,120已收到溺水警报9宗,其中,一16岁男生在观澜溺水事故身亡。深圳市急救中心专家提醒:“随着暑假的到来,希望提醒家长加倍注意孩子游泳玩水安全,谨防溺水事故发生。”
据介绍,我国每年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因溺水而死亡者达1.6万人之多,占青少年非正常死亡人数的第一位。专家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看护好孩子,告诫孩子不要“野泳”,应该去有专业救生员的场所游泳
一旦发生溺水事故,应该如何施救?专家介绍,儿童溺水时通常表现为两眼无神、不说话,不会像成年人那样猛烈拍打水面,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游泳时表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拨打120、下水施救。溺水施救首先需确保施救者自身安全,评估自身体力能否救人,切不可盲目下水救人。同时,施救者可采取间接救人办法,将现场的救生圈、绳子、竹竿等救援工具抛给溺水者,想方设法将其拖上岸。如果发现溺水者没有心跳、呼吸,可即刻进行徒手心肺复苏。
溺水抢救的误区:
民间溺水急救法五花八门,电视剧里常这么演:救上人后,使劲让溺水者吐水,溺水者哇吐出一口水,然后就清醒了。然而,专家指出,在新的溺水复苏观念中,并不提倡控水,还是要进行心肺复苏。因为,控水的过程排出的是喝进胃里的水,肺里的水无法控出。如果溺水者溺水后呼吸心跳停止,就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而不是倒挂控水,绝不能因为控水而造成心肺复苏的延误。
事实上,一般落水后4-6分钟即可引起人体昏迷直至死亡。心跳、呼吸停止后4分钟内抢救的成功率可以达到50%左右,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超过10分钟,救治成功的几率就很小了。因此,在溺水者没有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心肺复苏才是溺水后急救的主要措施。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