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后,刷屏的除了网易云、支付宝等年度清单外,还有流感!
去年12月下旬起, 流感肆虐。省内多家医院儿科、呼吸科门诊量陡升,而且大多数是流感患者。
今年1月4日,记者走访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门诊时发现,流感凶猛依旧。儿科门诊内,大量患儿和家长正在候诊。孩子就读于昌岗中路小学的王女士表示,孩子所在班级均有学生感染流感。自家娃已出现多次反复高烧,且伴有食欲不佳症状。
中午12点,诊室外仍有大量患儿等待就诊。
儿科护士长赵宏告诉记者,截至中午12点,珠江医院儿科门诊已接诊334例患儿,大部分是患有流感的学龄期儿童。
晚上10点,儿科急诊,等待就诊的小孩和家属挤满走廊。
儿科主任王斌表示,一周以来,儿科门诊量激增,日间门诊量约达600人次,夜间门诊量则达160多人次。“虽说诊疗量在上升,但是目前仍没有发现危重病例。”王斌说。
孩子“中招”得流感,最紧张焦灼的是家长们。在医院内,不少家长请假带孩子来看病,甚至有家长深夜陪孩子到医院打点滴。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患儿和家长,记录下这一瞬间。
上午10点,一个患儿在诊室外闹情绪,满地打滚。
晚上11点半,一同感染流感的两姐妹正在一起做雾化治疗。
凌晨时分,发着高烧的彤彤瞥见镜头时,嘴角一抿,笑对镜头。
上午10点半,一个家长背着发烧的孩子在诊室外等待就诊。
上午11点,一位家长抱着孩子在诊室外睡着了。
晚上12点半,一对父母正陪伴发烧的孩子打点滴。
流感高发,受苦受累不仅是家长,还有门诊里的医护人员。
儿科医生在诊室外粘贴一张通告,罗列注意事项,并提醒家长要拍照惠存。
中午时分,儿科医生将午饭带回诊室食用。儿科护士长赵宏说,近期病人太多,大部分医生都无法准时吃饭。
医生和家属节奏都慢不下来。儿科医生抽空扒两口饭, 家属在门外焦灼等待检测结果。
晚上11点29分,儿科诊室的一名值班护士正在帮小孩扎针。
晚上10点半,来门诊的人多起来。当医生护士忙不过来时,现场维持秩序的保安大哥也“上阵”帮忙量体温。
王斌表示,当前流感均是B型流感为主,表现为发热、咽喉痛,且多发于学龄期儿童。“虽说流感来势凶猛,但是,只要对症下药,流感并不可怕。”他说。
王斌提醒,无论是哪种感染,都是病毒感染,绝大部分不需要用抗生素(抗生素并不能退热),只需要对症治疗即可,一般要烧3-5天,1周左右就算不用药也能自愈。期间只要小孩退热后精神好,则不需要到医院就诊,注意不要穿多衣服,注意散热,如果手脚冰凉是正常现象,只需要戴手袜、穿袜子就可以。
当小孩体温大于38.5摄氏度,家长可给他服用美林退热。若服用美林后6-8小时内,体温下降至38.5摄氏度以下,家长则继续服药退热,不需要再来医院。如果服用美林并且辅以物理降温后仍高烧不退,家长可考虑开多1-2种退热药交替服用。
常用的物理降温方式有哪些?儿科医生罗济璇表示,发烧的患儿需大量饮水(效果比只吃药好),家长可以用温热(40摄氏度左右)毛巾在患儿双侧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大孩子可以洗温水澡,小孩子可以用热水泡膝盖以下部位。
王斌提醒家长,即使使用退烧药后,一天之内体温波动,退烧再发烧也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必恐慌。
若小孩经过物理降温、按医嘱服药后仍高热不退,出现精神萎靡、四肢发绀、嗜睡、抽搐、拉肚子,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家长要及时将小孩送往医院就诊。王斌提醒,建议家长尽量选择白天来就医,避免夜间就诊高峰期。他表示,流感是儿科常见病,不需要追捧专家号,选择普通医生可以减少等候时间,部分家长可到社区医院就诊,避免在医院逗留时间过长,产生交叉感染。
医院是人流密集之地。流感时期更是如此。要知道,流感病毒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一个喷嚏、咳嗽、唾沫就有可能“中招”。故此,王斌提醒,患儿在到达医院后,要记得及时佩戴口罩,减少感染几率。
流感高发期,考验的是家长的心态。王斌说,部分家长可能过分紧张。孩子一有问题就到医院排队就诊。然而,病情有轻重,就医需等待。他表示,若有患儿出现呼吸心率不正常、意识模糊等症状,医生会优先处理。这时,请家长耐心候诊,无需焦虑。
患儿康复期间是否要补充营养?医生提醒, 确诊后,患儿的饮食要以清淡,最好食用白粥,切忌大鱼大肉。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儿科护士长赵宏建议家长从饮食上把控,每天保证2000毫升的饮水量,尽量少服用板蓝根等药物来预防流感。 此外,赵宏提醒家长要让孩子多洗手,保证手部卫生。流感高发期,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空气混浊场所,如各类购物中心、游乐场所。
如何快速就诊?广州儿科最全就诊攻略在此!
若不幸“中招”,家长无需过分焦急、揪心,也不要病急乱投医,盲目扎堆在大医院和省市妇幼保健院,这样不仅预约挂号难,还可能引发交叉感染的风险。广州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56家,另有近20家妇幼保健机构。当流感季节到来,就诊高峰出现时,就近选择医院不失为明智的选择。记者贴心整理了广州11个区妇幼保健机构名单,总有你家附近的,宝妈们收好了!除此以外,宝妈们也可以就近到社区医院、二甲医院就诊。
编辑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