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街道:党建引领强基础 “阳光”照亮脱贫路
​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万学 通讯员 袁小平 杨鹏 黄庆阳 刘凤花 文/图
2020-12-21 17:04

南门外村辖区位于捷胜镇东南郊,共有人口2994人,耕地600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214亩。之前,全村没有形成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处于非商非农非渔状态,是典型的基础薄弱村、产业空白村,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部分村民以浅海捕捞为生,帮扶前,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仅为6051元。

根据省市区关于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公明街道对口定点扶贫南门外村。公明街道聚焦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夯实责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扶贫,经过近五年的持续努力攻坚,通过对南门外村实施产业帮扶、住房保障、人居环境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全面帮扶,提前一年实现南门外村整体脱贫,脱贫攻坚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看到今天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乡亲们幸福的笑容和他们红红火火的生活,我心里非常欣慰、感慨万分。”公明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文胜在12月17日南门外村农业生态园建成开园仪式上说。

南门外村农业生态园一角。

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发挥党建阵地作用

“南门外村没有党群服务中心,原有的公共服务站仅有两间小平房,建于上世纪90年代,年久失修,产生漏水、墙体脱落等现象,且远在村外,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空间不足,群众办事不方便。”驻南门外村工作队队长黄庆阳说。

2019年1月3日,南门外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该党群服务中心由公明街道投入103万元建成,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服务中心各功能室齐全,设有村公共服务站、卫生站等功能站。党群服务中心顺利落成使用,充分借鉴公明街道成熟的“支部建在家门口”的理念,加强村党支部和村部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村“两委”工作制度,按照“党建+”工作理念的模式,将党小组融入村民理事会,依法组织合作社等群众组织,让全村60名党员有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阵地,让村民有了办事议事的场所,让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形覆盖”“有效覆盖”。四年多来,党群活动中心受理村民诉求46宗,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206个,召开议事会议123场,村民无投诉,邻里无纠纷。

“以前我们村党员活动阵地功能不齐全,去年南门外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后,新增了党建书吧等功能室,党员活动也丰富了很多。”南门外村党员何可财介绍说,“今年,我们村农业生态园又增添了一处党建阵地——党建文化长廊。”

南门外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后。

党建文化长廊位于南门外村农业生态园,该长廊展示了“彭湃故里”“汕尾市海丰红宫红场”等红色文化,让游客游玩时了解让这片红色土地,并时刻提醒南门外村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以不负韶华、奋勇争先的姿态和信心干劲,把南门外村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示范村,带领当地村民走向致富路。

南门外村村里干净整洁的巷道。

兴建民生基础设施

夯实扶贫脱贫根基

“以前村道全是泥土路,一到下雨天,出门就成了大难题;水渠里污水横流,夏天一到,村子里就始终飘着一股臭水沟的味道。”南门外村村民何汉盛说起村容村貌的改变来滔滔不绝:“现在好了!村里的道路和巷道全都是水泥路,出门再也不担心踩一脚泥的问题;村里修了排污管道后,水沟里没有臭味了;晚上出门全是路灯,手电筒都用不上了,安全有保障。”何汉盛笑着说。

南门外村沿河路改造前。

南门外村沿河路改造后。

据悉,公明街道在重视南门外村经济改善的同时,也关注着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在帮扶中擦亮南门外村的生态底色,守住南门外村的乡愁。公明街道一次性投入经费68.2万元用于改造自来水管网、安装治安监控系统、修建排水沟、改造二社下水道、购置垃圾清运设备等对口帮扶项目,投入经费100万元修建一条长650米、宽3.5米的道路,实现了道路硬底化,户户连大路。一批批帮扶项目的纷纷落地,极大地改善了南门外村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据悉,在2020年汕尾市文明测评中,南门外村村(社区)第一组在文明测评中排名第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南门外村石岗小学时,一群学生正在朗诵古诗。“扶贫队没来之前,学校只有几间简陋的教室,摆放着破旧的木桌木凳,操场就是块泥巴地,一下雨泥水就到处流。”石岗小学的校长介绍说,“在公明街道的大力帮扶下,操场全部铺设水泥,新增了单杠等运动锻炼设施,教室桌椅都换新了,图书室里多了许多书籍,孩子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好了。”据悉,公明街道时刻牢记“扶贫必扶智”理念,先后出资12.9万元帮助石岗小学升级改造,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开展帮扶对接工作都会亲自到学校了解情况。

打造产业新名片

“阳光”照亮脱贫路

“四年来,村貌日异月新,村集体经济增收明显,村民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党员何柏霖感慨地说。自2016年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公明街道办事处投入南门外村帮扶资金累计941.98万元,共开展15个帮扶项目,其中民生项目13个,产业项目2个。以整村推进项目为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扶贫带贫,夯实发展基础。

对口帮扶伊始,公明街道着重帮助南门外村谋划产业扶贫项目,投入49.75万元在汕尾城区率先建起一座50KW光伏发电站,并于2018年5月16日正式完工并投入运营,是汕尾市城区首个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建成后每年为南门外村带来约5万元稳定收益,截止目前收益总额11.5万。

光伏发电建设后。

在此基础上,引进64KW光伏发电二期项目,预计年均将产生6万元的收益,让村集体和贫困户真正享受到产业帮扶带来的“阳光收益”。此外,南门外村推出“太空莲藕”绿色生态优质产品,精准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脱贫“生命线”,形成连片45亩生态莲藕产业园,年亩产2000斤,年收益10万元。整体形成的农业生态旅游基地、观光平台、环园绿道农业生态园,将与光伏发电、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三位一体”构建内生循环“造血”系统。荷塘酒店和国泰食品入股经营方式,建立了紧密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村级“经济+合作社+贫困户”利益共同体,集体经济形成了抗风险、抗返贫的强大内生动力,农业生态园成为共同致富的“阳光园”。

接下来,公明街道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为遵循,坚决按照省市区扶贫工作整体部署,对扶贫任务再梳理、再检查、再落实,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任务,树立“满分”意识,落实“五个清零”工作要求,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具体化、精准化、精细化,抓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增强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战,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交出对口脱贫帮扶工作的高分“公明答卷”。

南门外村莲藕特色产业园项目。

编辑 刘春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万学 通讯员 袁小平 杨鹏 黄庆阳 刘凤花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