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近30位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的语文教师共同参与编写的《童年的古文课》在深圳首发,丛书编辑团队、全国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周其星与现场读者们分享了该套系列诵读教材策划的初衷和编写背后的故事。
记者在新书首发式上获悉,《童年的古文课》系列读本共六册,每个年级一册,每册按照学期和寒暑假的时间线进行设计,每周安排和选取适合该年级学生阅读的古文诵读“星期套餐”。每个“星期套餐”设置选文、名师导读、知识拓展三个环节:“一起读古文”精选适合对应年级的孩子读背的古文篇章或选段;“老师这样读”则是由老师撰写的导读,分析所选古文的主题思想,提炼学习重点,并作适当的知识延伸和拓展阅读;书中穿插了“文学小知识”,对所选古文的出处典籍做简要介绍,将古文和典故打通,让学生们形成古文“知识网”。
谈及该套系列诵读教材策划的初衷,主创团队表示,“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古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涵盖着中华传统文化亘古不变的核心价值。正因为千百年来将传统经典奉为立身之本,始终保持一种崇尚和敬畏,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续、传承、发展,我们民族才有生生不息的凝聚力。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配有的充满童趣的炭笔插画,均由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同学们亲手绘制,可以说这是一套由老师们和学生们共同完成的作品。
“想学好古文,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孩子对古文的兴趣。如何激发兴趣?首先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在选编策划的最初,我们就希望通过这套书让学生们明确知道什么年龄阶段要学什么,读什么……小学一二年级读蒙学读物、三四五年级读经典、六年级读文选,古文分级阅读概念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年龄阶段的错位阅读。”活动现场,主创团队关于古文分级阅读的说明让现场的家长学生们茅塞顿开。
据介绍,一、二年级应注重蒙学阶段学习,读《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民国老课本素质教育白话文等。这些读物,既是识字教材,也是音韵、常识、历史、地理、科学等综合教材,可为孩子们融入古文底层密码打下基础。
“三、四、五年级则强调经典阶段学习”周其星表示,可以读历代诗词、《论语》、《格言联璧》、《增广贤文》、《五字鉴》、《幼学琼林》、四书、五经、诸子等各种儒家经典。他表示,这段时期是立正学、走正道的关键期,孩子们的格局、视野、心胸、抱负、理想、志向,都由经典来塑造。蒙学筑基、经典塑魂之后,六年级最需要注重的是文选阶段学习,“这时候孩子们可以开始大量涉猎史学作品如《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二十四史,以及各种文选如《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同时,还能读读各种散文、文论、小品、笔记等杂书,通过这些培育自己的文学审美品质。
除编写发行了《童年的古文课》古文分级阅读系列丛书外,学校还为学生开设毛笔书法课、二十四节气课程、博物馆系列课程等,让传统文化回归课堂。
编辑 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