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城市交通比作身体经脉的话,那么随着岁月的侵蚀,总有些脉络会打结、阻塞。在深圳市福田区,交通综治“百日行动”就是一把手术刀!在区领导的带队诊断下,在街道、交通、交警、城管等各部门的协同作战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施精准化治理。用工匠精神祛除福田区各个角落的交通“痼疾”,成效初显,亮点纷呈,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
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调研华强北交通情况。
华强北商业街被称为“中国电子一条街”,商业繁华,人车密集,电单车和货车的交通乱象也比较明显。在这一背景下,福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决心破解华强北交通难题。在“百日行动”具体工作措施中,前3项“电单车违法整治”“行人违法整治”“机动车违停整治”均适用于华强北。此前,福田区委书记郑红波,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支队长徐炜等领导及市区政协委员都曾带队前往华强北调研交通现状,研讨解决方案,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华强北面积仅2.79平方公里,大幅度新建停车位不太现实。因此,自“百日行动”以来,华强北采用“微创手术”,用精细化手段治理交通乱象,致力打造交通“微循环”,从细节入手,由小及大,最终达到整体改善交通的目的。
货车方面,按照平台“就近派单”的原则,不少面包车停在华强北不走,为狭窄的道路增添了负担。为此,华强北一方面协调辖区40多个市场,每家至少拿出2个车位专供货车临停;另一方面,与区交通局、交警部门联合,将辖区宜停车位改造成货车临停车位,货运车辆即停即走,禁止长期停放。同时,街道组建一支30多人的交通劝导力量,专门针对违停、赖停的车辆进行驱赶疏导。
非机动车方面,由于华强北多是商户、上班族,电单车和共享单车呈明显的潮汐现象:白天车多放不下,晚上就是“空窗期”。对此,华强北一方面在合适路段增划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另一方面协调物业停车场,把一部分机动车车位改造成非机动车车位,缓解路边的非机动车停放压力。同时,推进“一铺一号一车”工作,从源头上减少电动车存量。
此外,针对电单车闯红灯、逆行、走机动车道乱象,街道和交警部门依托深南大道、华强北“严管区”,组成了交通整治的生力军,在深南大道和华强北步行街、重点路口值守,交警负责执法,交通协管员负责文明劝导,让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将步行街设置为电单车禁行禁停路段,结合专人劝导,效果明显。据统计,华强北日均参与交通整治的多达200人次,为全区规模之最。
“停车难”是城市病,怎么解决?每个城市、城区都有自己的妙招。福田沙头街道以城中村为主,共有上沙、下沙、沙嘴、沙尾、新洲等5个城中村,路窄车位少是这里的现状。同时,受历史规划限制,可供新建停车场的土地匮乏。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情况下,改善停车难题?沙头街道经过多方调研,成功推出了“错峰、共享、预约”的智慧停车模式。
在福田交警大队、市交通运输局福田管理局、沙头街道办的捆绑作业下,借助特建发集团的“深圳共享停车平台”,沙头推出了错峰共享停车。
“以写字楼为例,晚上上班族的车开走了,停车场空了,能不能给附近的居民错峰停车?这样既解决了停车难题,又给写字楼创收,实现了多赢。”沙头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许洪铎介绍说。
“写字楼的停车费动辄60元一晚,太贵了!”针对居民的顾虑,沙头主动作为,以仅在“夜间停放”为突破点,将错峰停车的月卡从常见的800元降低至250元-450元,通过“深圳停车”一键申请,既实惠又便捷。如今,通过前期摸查,沙头已确定了辖区76家可供错峰共享的停车场,目前正在协调推进中。
此外,沙头街道辖区工业园区多,有金地、天安、泰然、皇冠、安华、沙尾文化创意园等6个。大部分属于办公写字楼宇,晚间也可提供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并入错峰共享停车平台,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
截至目前,沙头街道已通过错峰、共享停车解决车位480个,通过新建立体停车场新增车位470个,再加上路边新增的临时停车位,共计解决车位1100个。“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预约停车解决临时停车问题,通过共享停车解决长时间停车问题。”许洪铎表示。
交通设施如同零件,用得久了就容易老化,造成交通隐患。如何让隐患第一时间被发现、被清除?在香蜜湖街道,借助智慧福田系统,独创的“街道-交通局”联系机制,大大缩短了沟通成本和周期,让交通隐患“最快被发现,最快被解决”!
以一处防护栏被车辆撞坏为例。按照传统的模式,等市民反映或职能部门发现,再到维修,至少要一个月。如今,在福田交通综治的背景下,依托香蜜湖街道办交通安全员及网格员的日常巡查,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再通过智慧福田系统,直接将隐患协同报送区交通运输局,短短两天时间就办好了,效率大为提升。
此外,明德实验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一直让家长和附近居民头疼不已。为此,区交安委办主任肖敏成主持召开现场协调会,协同区交通运输局、交警大队、香蜜湖街道办、熙园小区业主、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等单位共同走访调研,最终确定了合理的整治方案:把学校周边的香庭二街由原来的双向双车道改为部分时段单行道,一条车道改造成临时停车位,让接送孩子的车辆“即停即走”,效果明显,科学合理地解决了拥堵问题。
福田交警、园岭街道联合开展交通整治行动。
交通整治要从源头管理。在外卖、快递等民生行业,以企业为抓手,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在学校,以孩子为抓手,让“小手拉大手”,共建良好的出行习惯——这是福田“百日行动”的要求,也是园岭街道做法的亮点。
园岭街道的“年龄”较老,学校比较集中,中小学达20多个;培训机构也比较多,行车、停车都较为困难,尤其到了上学、放学期间,拥堵现象严重。
为破解这一难题,早在2017年,位于百花片区的深圳实验小学就成立了全市首支“家校警”交通安全护航队,由家长义工、学校、交警共同为孩子上学、放学护航。如今,在“百日行动”的背景下,这一举措得到了进一步升级:护航队的成员新加入了社区人员,队伍更为庞大、坚实。在百花学校片区,学生上学、放学的高峰期设置潮汐车道,用30分钟~45分钟的时间封闭校园周边街区,保证学生集中上学、放学时段的安全。此外,街道、交警、学校等单位共同研讨,在不同的年级试点错峰放学,进一步缓解了接娃“停车难”问题。
在配送行业方面,八卦岭的出租车、外卖、快递、物流企业集中,车多混行。针对这一现状,园岭从企业入手,摸底排查,定期进企业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新入职员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每次培训都要签名,以保证普及到个人。截至目前,学校、企业交通安全普及率达100%,电单车头盔佩戴率大幅提高。
文明来源于习惯,良好的交通出行习惯能有效保障交通安全。在梅林,倡导出行文明、隐患排查等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视,与“严格执法”比肩。
11月27日,福田区副区长朱伟华来到梅林,与街道党工委书记邵建平、办事处主任刘慕军一起,调研优化凯丰路人行道和机动车道。调研工作非常细致,从一个指示牌的摆放、设施井的位置,到人行道台阶不连贯、隔离墙设置不合理等隐患,都一一提出整改方案并督促落地,真正让行人和车辆“走得安全、开得放心”。
文明出行方面。借助30人的交通协管员,在辖区梅林梅丽、梅林中康、梅华中康、梅华梅村、福田农批市场、家乐福等重点路口及学校开展行人、非机动车交通劝导工作。12月4日,组织梅林中学开展学生交通义工常态化路口服务,为交通劝导工作带来“生力军”。
据统计,“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在派出所、交警等各部门联动下,梅林累计发放宣传资料8.5万余份,受众20.3万人次。与此同时,梅林共出动3300余人次用于交通整治,头盔佩戴率提升至70%,二者在全区均排名前列。
细微之处见真章——道路顺了,群众心里的路也就通了。以“百日行动”为抓手,福田区坚持发挥“智慧”力量,秉承“工匠”精神,联动社会各界,打造精细化和科学化的城区交通管理体系,最终福利民生,这正是福田交通综合整治的初心。
(来源:深圳商报)
编辑 刘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