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深圳某食安科技公司采取众筹的形式,在深圳市场上购买各种食品送往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业内专家对此评价说,尽管方法不一定专业、数据不一定准确,但是众筹检测食品的安全度,说明深圳人对食品安全不仅关心,而且还参与了进来,这正是深圳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一种体现。
深圳食药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近年来食品安全的进步,离不开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市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圳的食品安全治理正在形成“一道门”专业化监管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共治良好势头。
企业争建食品检测室增强自我防护
近年来,社会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政府监管越来越严格,法律惩处也越来越严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记者了解到,深圳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经费投入,自建检测室。罗芳水产品批发市场投入100多万元,自发建立了水产品快速检测室,每天筛查鱼类是否含孔雀石绿等禁用物质,对快速初检不合格的食品,一律不准其进市场销售。
望家欢、联益米业、昶欲隆等农产品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也与检测机构合作建立检测室。据悉,深圳目前已有50多家农产品企业自建了食品检测室,一些大型商超和部分酒店也自发建立起食品检测室。
协会组织开展多种活动提升食安
日前,市流通连锁协会给天虹等13家企业颁发了“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的牌匾。据了解,这是该协会积极投身食品安全治理的活动之一。
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市食品安全促进会联合深圳大型商超企业,通过建标准、定制度、组架构、严评审、互学习、促改进等一系列工作,开展“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自律评审工作,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管控新模式,促进行业规范发展,6年共评出“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137家。
另外,深圳农业龙头企业协会、深圳豆制品商会、深圳绿色食品促进会、深圳食品工业协会、深圳酒类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也纷纷组织食品企业开展食品知识培训、食品标准宣传等活动。
媒体发挥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
新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近年来,深圳主流媒体通过各种形式,持续不断地开展食品科普宣传,同时深入企业采访,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及时发现,对个别企业存在的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曝光,对食品违法形成强大舆论威慑,起到了政府监管部门好帮手的作用。
市民积极举报投诉食品违法
深圳是一个开明的城市,对市民举报食品违法,有求必应。深圳是全国职业投诉人最活跃的城市,深圳很早就制定了食品安全举报制度,对有效举报给予奖励。同时,深圳还引入“吹哨人”制度,保护举报人权益,提高举报人奖励。
记者日前获悉,为激发消费者维权积极性,完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使消费者的维权收益大幅高于维权成本,调动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多元治理的积极性,有关部门准备将市民举报最高奖励从30万元提高到60万元。
编辑 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