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要呼应时代和感应城市:从吴君作品研讨会说开去
​温秋圆/文 ​深圳市文联/图
2020-12-15 14:15

12月12日,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广东省作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花城出版社联合主办,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文联文艺创作室承办的吴君作品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吴君文学作品展开深入研讨。进入新时代,文学如何实现新的突破,创作出与时代发展和城市变迁相匹配的作品,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进一步深思的话题。

▲研讨会现场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文学与城市发展相伴相生,文学创作写法上前所少有的多样,样态上前所少有的丰繁。但多样中有主线,丰繁中有重点。这主线就是,文学要以主动姿态呼应时代和感应城市。吴君文学创作研讨会的举办,不仅仅是对吴君个人创作成绩的梳理,也是对深圳近年文学创作成果的回望和总结。

从深圳土地生长出的文学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吴君从深圳的外来者、观察者,成长为深圳的亲历者和书写者。她将对这座城市的关注和创作紧密结合,二者不可分割。可以说,她是真正从深圳土地生长出的作家,她的作品有着很强的地域性。

吴君长期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在基层的普通人的命运,在创作中逐步形成了独特风格。她的作品《万福》,讲述了深圳、香港两个地域空间的故事,充满了人情世态的纠葛。她将生活细节和故事还原在作品之中,以文字观照人心。

她同时也观照世界。这些故事的书写,是为了呈现一个更大的世界,描绘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通过书写一个普通的万福村的人民的遭遇,反映时代和城市的深刻变化,让人们看到人心与世界、人心与时代紧密相连。

▲吴君部分代表作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认为,吴君的创作近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引发了他对深圳文学的思考。早期,吴君的作品大多着眼于书写过去的记忆和经验,慢慢地,她找到了“他乡是故乡”的感觉,这种感觉基于她对深圳逐渐熟悉和不断挖掘的过程。

在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著名评论家张陵看来,吴君是和深圳一起成长起来的作家。她慢慢深入这座城市,感受城市变化,捕捉城市灵魂。在特定历史环境讲特定人群特殊的贡献,是深圳文化的血肉,吴君关注到了这样的深圳。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贺仲明说,吴君的高明之处是善于将生活细节和地域性结合起来。她笔下的故事较为生活化,矛盾不是特别激烈,而恰恰是这样的细节和故事,才构成了乡愁。

吴君是一个坚持书写深圳的作家。她挂职宝安区西乡街道办,笔耕不辍,将对生活的感悟、对身边人和事的观察加以提炼和书写。西乡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部长李金宇提到,吴君是为人民代言的作家。扎根基层以来,她以一个普通体验者的视角,关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创作出和深圳城市及时代相结合的作品。而这种作品又具足了烟火气和市井气,吴君作品的烟火气是走向温暖。

作品呈现浓浓的“深港味”

吴君对深港两地故事的书写,呈现出浓浓“深港味”。“从屯门到万福,这条回家的路,潘良寿一家走了整整四十年”,这条路,是《万福》中潘良寿一家在走,也是现实中的吴君在走。这些年,她在探索一条有着自我风格的写作路,个性化写作让她的作品更耐人寻味。

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忠亮说,《万福》这部作品中,无论是语言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带有浓浓的“深港味”,表现出深港两地强烈的文化差异,这个味道的书写是极其重要的深圳文学、吴君文学的标志。对于内地移民作家来说,写深港味作品是一种挑战,“白话”太少则味不足,太多则给相当一部分读者造成理解困难,如何写出富有深港味,又为大多数读者所接纳的文学作品,这一点上吴君作了尝试。

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晋文认为,为记录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香港相互成就、深度互补的关系,吴君对住在两地的两家人进行深入观察及调研,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代40年的往事,反映出不同时代深圳和香港的变化,表达出两地血肉相连不能割舍的骨肉亲情。

深港两城,血浓于水。在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懿看来,吴君从独特的角度出发,既书写了深圳原住民生活的变迁,也交代了深港两地的变化,是一部精神的还乡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用书写揭开多元化、多层次的深圳

深圳是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典范,这种迅速变化对人造成了强烈冲击。吴君的作品,书写了急剧变化的年代,人的命运、情感的矛盾和冲突,这种冲突不仅仅是地理空间上的冲突,还有复杂而多元的文化的冲突。

▲作家吴君

吴君书写了两种冲突。一种是人物命运和情感的冲突;另一种是深圳城市化进程中,本地人和外地人文化文明的冲突。深圳这座移民城市40年发展进程中,所伴随的人物命运和情感变化,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丰富、复杂的深圳,在吴君笔下一点点被描摹、被塑造。“我希望把中国最活跃的人群和他们所创造出的这个大都会,持续嵌入到我的书写之中,用一个个深情的故事,串起深圳人的心灵秘史。”(吴君语)通过书写,她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深圳,写出了文化冲突背后的文化融合,以此展现城市的变化,展望城市的未来。

文学应表达对人性的关怀。吴君关注新城市人物的命运,对笔下人物既有同情,又有温和沉静、怒其不争的批评,最终达成了人与人的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解。她为人物建立起各种关系网,把她对人性、时代以及自我的思考都放在这种关系里突出。

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著名评论家李一鸣认为,吴君是具有鲜明特征的人道主义、现实主义作家。她用深切的同情写出了人物的处境,这不是良知是使命。文学作品的温度,体现在凸显人性关怀、人心关怀和现实关怀,这是吴君的创作方向。

在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著名评论家江冰看来,吴君极其温和、低调地看待城市变化。不乏有些作家用文字批判城市,但是吴君看到的是城市发展对城市文明的拓展。她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仅着眼于刻画小人物,而是将自己与人物融合在一起。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青年评论家丛治辰认为,《万福》讲述的是城乡变迁的故事,写出了深圳的多个层次。她写的是家庭、个人感情的故事,这恰恰写出了深度。城市是由一个个元子家庭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吴君写出了深圳这座城市最为突出的文化特质。

▲与会嘉宾合影

无论是写从外地到深圳打工安居的人群,还是写深圳与香港两座城市不可分离的关系,吴君关注的焦点始终落在“人”上,作品着重体现对“人”的关注。她以作家平民视角,书写时代和时代中的人民,在有声有色的发展和稳扎稳打的前行中,与时代变革同频共振,与社会生活相随相伴,作品才有了持续的温度和感人的力量。

(来源:文旅中国)

编辑 姚静霞

(作者:​温秋圆/文 ​深圳市文联/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