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四波疫情持续恶化。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14日公布,本港新增82例确诊病例,年龄介乎2至90岁,包括5例输入及77例本地病例,当中37例源头不明,其中18例病例于检测中心发现。
疫魔持续杀向屋邨
黄大仙东头邨贵东楼再新增2例病例,合共6个单位有9人确诊。当中,3个单位均为同一坐向的15室单位,涉及不同层数,政府已要求全大厦居民以及曾到访人士强制检测。
政府宣布,15日开始,安排承办商华大基因于东头 (二) 邨羽毛球场及排球场,即近贵东楼地下,设立流动采样站,为东头 (二) 邨居民及工作人员提供检测服务。
另一方面,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14日联同卫生署人员到该处视察。
袁在现场逗留约2小时后向传媒解释,病例应由23楼15室单位开始,该单位有4人确诊,而24楼15室单位亦有人确诊,相信病毒由下一层传到上一层,而23楼15室的病毒经粪便渠上屋顶,在北风吹时产生“绕流效应”,将病毒吹至29楼15室,形成15室单位爆发,23楼及以上的15室所有住户须撤离至隔离中心,直到环保署及房屋署完成喉管评估,至于23楼以下的15室则暂时无须撤离,但须进行抗原测试,他相信传播途径与23楼以下的15室无关。
指定检疫酒店提前于本周服务
海外抵港的人士由下周二(22日)起,需要入住36间指定检疫酒店。负责统筹的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14日表示,已加入指定检疫酒店计划的酒店如果能够完成准备工作、达到相关防疫要求,可提早于本周五(18日)起以指定检疫酒店模式运作。当局亦会提早在本周五,启用指定专车,在机场接载旅客到指定酒店。
港府斥疫苗采购谣言
社交媒体有传言指政府订购新冠肺炎的疫苗属政治决定,并藉此对内地或个别公司进行利益输送。政府发言人14日回应指有关传言纯属造谣,并对有人针对公共卫生事务散播谣言表示遗憾,重申政府采购新冠肺炎疫苗是基于现有科学实据,并以确保为全港市民尽早提供最安全及有效的疫苗为目标。有关传言纯属造谣,造谣者居心叵测并罔顾公众利益,政府对有人针对公共卫生事务散播谣言表示极度遗憾。
政府发言人表示,早于本年九月公布,将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为全港市民采购预防2019冠状病毒病的疫苗。一方面参与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的新冠疫苗全球获取机制,同时亦直接与个别疫苗制造商签订预先采购协议,以及早获取更多的疫苗供应。签订预先采购协议,目的在于疫苗仍处开发过程当中、尚未取得相关监管当局核准前,及早预订有较大机会成功的疫苗以供应本港市民。
政府引述世界卫生组织公开资料显示,新冠肺炎疫苗主要分为4种不同技术平台,包括灭活、病毒载体、核酸,以及蛋白质亚单元。政府就上述技术平台及每个技术平台中基本已进入第三期临床研究的候选疫苗,咨询卫生署辖下的新发现及动物传染病暨疫苗可预防疾病联合科学委员会以及政府的4名防疫抗疫专家顾问的意见。专家认为每个技术平台各有可取之处,亦了解政府应采购来自不同疫苗制造商及不同技术平台的候选疫苗,并采购足够剂量供应最少全港两倍人口,以分散风险并确保有足够的疫苗供应全港市民。
政府发言人指,目前预先采购的3款疫苗,研发/制造商分别为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灭活疫苗)、复星医药/德国药厂BioNTech(核酸疫苗),以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牛津大学(病毒载体疫苗),它们分别属于3个不同技术平台中,科研技术开发进展及临床研究均属前列的候选疫苗。政府采购有关疫苗是经参考专家就候选疫苗的意见,以及考虑到疫苗的供应量和时间、物流和储存办法等因素后达至的决定。政府表示,疫苗采购决定是基于安全、效用、质量及供应,不涉任何政治因素。
政府发言人强调:“所有疫苗必须先符合相关程序,包括通过第三期临床研究,以及获得当地药物监管当局和本港即将透过紧急立法批准紧急使用,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有效和质素。由于全球就疫苗的竞争十分激烈,初期供应紧绌,政府一方面争取早日有疫苗送抵本港,并继续与疫苗制造商商讨预先采购协议,另一方面会继续基于最新的科学实证和临床数据,再征询专家意见,敲定疫苗接种计划的具体安排,尽早为市民接种。”对于有言论散播虚假消息或企图把公共卫生议题政治化,将会严重打击社会同心合力对抗疫情的团结,对此深表遗憾。为加强公众对新冠肺炎疫苗的信心,会继续加强资讯发放透明度,而市民亦可浏览世界卫生组织及政府网页,以获取正确的疫苗资讯。
专家:订购新冠肺炎疫苗
基于科学实据
许树昌:须接种两剂同品牌疫苗
政府专家顾问、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表示,本港采购的3款疫苗(如上图),分别采用灭活、核酸及腺病毒载体的技术,市民须最少接种两剂同品牌疫苗。
他介绍,内地复星医药即将供港100万剂疫苗,虽有美国辉瑞药厂共同研发,但不是直接生产,亦暂时未有第三期临床数据,药厂观察患者副作用时期较短,未必可完整观察长远副作用,因此建议市民接种前可先衡量疫苗带来的保护及潜在副作用。他指,3种技术各有优点、缺点,要待所有疫苗都有第三期临床数据才知哪种最理想。
何栢良:内地疫苗研发领先全球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指,本港疫情目前处于高水平,源头不明病例会高位持续一段长时间,明年前大幅回落至单位数机会都不大,市民须加强防疫措施。他指,最快下月有疫苗到港是好消息,市民应以科学态度考虑是否接种疫苗,不要将有关安排“政治化”。他说,内地灭活疫苗研发技术在相关范畴可说是领先全球,预料首先供港的北京科兴灭活疫苗虽暂未有第三期临床研究数据,但相信再过数星期即会有相关数据。
【记者手记】
反对派将疫苗政治化不可取
香港最近确诊数字居高不下,更有一名仅42岁、本来健康良好的女病人逝世,显示疫情发展不容乐观,生命危险就在身边,需要大家警惕。另一边厢,政府好不容易订回来的疫苗,却被反对派贴上政治标签,令香港这场疫战雪上加霜。
以伊利沙伯医院深切治疗部为例,目前有一半以上病人为60岁以下。所以真的不要再掉以轻心,感染可能是很容易的,生命的危险也是随时出现的,甚至可能连和家人告别的机会和时间都没有,就已离开这个世界了。
政府推出各种的防疫措施,但是治标不治本,很难把所有的漏洞都堵上,疫苗似乎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救命稻草,全世界各个政府也都各出奇招,争取早日订购到疫苗,为民众做好防护。
一直被拿来和澳门比较的香港,这一次的速度算是比较快,首阶段成功争取到200万支疫苗,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赞许的事情。然而反政府的黄营却将疫苗政治化,声称国产的科兴,是还没有通过第3期的测试。
要知道和那么多的政府去竞争,香港拿到这200万的疫苗,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如果你对疫苗的品质有所怀疑,你可以选择不接种,如果你只信任某一个出产地的疫苗,可以自己掏钱去私家医生那里选择你喜欢的打。而不应该大锣大鼓地去给疫苗贴上标签,用政治立场来选择疫苗。
200万的疫苗相比起香港750万的人口,还远远不够,政府现在能争取到疫苗已经很不容易了,真的很难按大家的喜好去订购足够的疫苗。现在应该集中精力做的事情,就是订购质量有保证的疫苗。
在病毒面前新冠疫情是一场艰巨的战斗。这时候还讲政治立场,从鸡蛋里挑骨头,抓住一些不重要的细节不放,政府既要应对病毒,还要回应这些纷争,那这场仗香港绝对不可能打赢。俗语有说,家和万事兴。此刻的香港需要民众和政府齐心协力,才有可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