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扬帆,壮怀激烈。12月12日,第七届“风帆时代海洋绘画作品展”在位于蛇口邮轮中心3楼的深圳大学海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开幕。
此次展览共展出一系列海洋主题作品600余件,其中包括距今百年以上的海洋主题绘画、漂流海外的古船古港图画,以及当代艺术家用画笔呈现的中国大航海史诗画卷。同时,展览还配合展出充分体现中国航海文明和先贤智慧的中式帆船模型。
该项目得到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专项基金支持,由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主办,深圳市海洋文化艺术研究会承办。作为开幕式重要环节,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张岩鑫教授、梁二平教授编写的《漂泊的船》正式发布。
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旨在以此海洋艺术的盛宴告知国人,中国不仅有郑和下西洋,还有更多瞩目的海洋故事和润物细无声的海洋生活。通过为为市民讲述中国的海洋故事,为观者完整再现中国海洋历史发展过去,展览系统地国家海洋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国家海洋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底蕴。
据介绍,《漂泊的船》这本书的编制基于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承担的201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流失海外古船模的收集与研究》,凝聚深圳大学科研团队多年的踏实调研和业内专家的鼎力支持。书中相对系统地记录下目前调研收集到的中国在晚清时期因参加美国世博会以及其它原因而流失在海外精美古船模,这些船模都是由中国造船工匠制作的。
国内船史研究泰斗、中国船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席龙飞教授评价此书是“十分难得的关于中国古代帆船模型及其制作的宝典,是中国古代帆船模型的百科全书。此书既概括了古帆船模型的过去,又给出了今后制作古帆船模型应当遵循的途径。”
本次活动的策展人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岩鑫教授告诉记者,当前国家正处在海洋事业、海洋文化的大发展时期,向民众传递中国的大航海文明,提升海洋文化自信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风帆时代海洋绘画作品展”的策展团队7年来一直秉承“抢救式的修复,创造性的填补”这一使命,致力于以展览方式为民众提供全面了解和认知中国海洋历史的重要窗口。期望展览可以唤起更多人对海洋艺术的关注,心向海洋,共筑海洋强国梦,共同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燃起火种,为新时代海洋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贡献力量。
除此之外,本次画展还配套有第三届“山海少年杯”海洋文化才艺大赛、“2020深圳比例模型公开赛”等活动。活动以展览+比赛的多元形式,激励市民和更多的海洋爱好者参与到海洋文化的探索中来,切实体会海洋文化的无限魅力。
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12月20日,市民朋友可通过电话预约免费参加展览。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