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丨打造“宜居公寓”须“软硬兼施”

评论员 姚龙华
2016-07-01 16:17
摘要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首次出台《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宿舍)管理办法》,从7月1日起,无论是既有的学生公寓,还是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学生公寓,在条件设施与管理服务上都将面临更高的“准入门槛”。

12

广东的大学生有福了!日前,广东省教育厅首次出台《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宿舍)管理办法》,从7月1日起,无论是既有的学生公寓,还是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学生公寓,在条件设施与管理服务上都将面临更高的“准入门槛”。

现代高校,不仅要做到教学育人,还要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通过科学、规范、高效、优质的管理服务,把学生公寓建设成管理规范、安全舒适、整洁优雅、文明和谐的宜居场所,是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一个有效途径。

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课堂,大学生在校期间约有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生公寓里度过的。换句话说,学生公寓绝不只是单纯的休息场所,而是一个“微缩社会”。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学校的整体秩序。

出台统一的管理办法,为高校学生公寓的配套设施设立“最低标准”,使一些硬件设施成为“标配”,可以有效优化学生能够享受到的生活环境与后勤服务。一些人性化的“门槛”设置,比如上网设施、监控设备、会客室、洗衣房,是与时俱进的“水涨船高”。安装空调不是硬性规定,公用电扇来兜底,保持一定的弹性,既照顾不同学校的实际,又使学生不被高温逼到室外去“裸睡”,可谓是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学生“住”的问题解决好了,他们更有可能以充沛的精力与良好的状态过好自己的大学生活。

如果说学生公寓配套设施是硬件的话,那么管理服务的制度创新则是软件。“软硬兼施”,方能使学生公寓从“里”到“外”都更宜居。《管理办法》对学生公寓管理服务的制度建设既遵循市场规律,也符合教育规律,对管理服务者与学生都有相应的制度约束,管理机构的运作流程与具体措施、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或专业技术资格、学生自治的运作机制与行为规范、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方式都在标准化范围之内,实际上在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有利于维护高校教学生活秩序的契约关系,有利于管理水准、服务质量、满意程度的全面提高。

编辑 刘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