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章丘区围绕发展高端制造、生态旅游、文旅融合产业集群等,崛起“科创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等“长廊经济”,激发动能转换与乡村振兴新动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山东行来到章丘区,感受其中发生的变化。
“科创长廊”取代“铁匠之乡”
济南章丘铸造历史悠久,唐时冶铁、制铁居全国之冠,元末已发展成为著名的“铁匠之乡”。手工锻打的“章丘铁锅”,成为济南章丘传统制造业“代名词”。
传统“铁匠之乡”,现代之以高端制造。据介绍,章丘瞄准“高精尖”的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加速动能转换。这些年,布局建设齐鲁智造大走廊,依靠沿线集聚的中国重汽、华凌电缆等426家规上企业,培育高端装备制造集群;在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龙山人工智能谷,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核心集聚区。
目前,中材晶体研究院等30个项目已落户龙山人工智能谷,汉诺威技术研究院等14个项目落户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济南章丘还建设了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等30个科创平台,拥有15家国家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科研工作站……
今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冲击,济南章丘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611亿元,同比增长10.6%。
“生态长廊”带动增收致富
生态游、乡村游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济南章丘现正打造“花样垛庄”“诗画文祖”等10条精品线路,发展出39个省级旅游特色村、旅游示范点。
同时,济南章丘还发挥58万亩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发展标准化和品牌化农业,“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259个,章丘大葱、龙山小米等“八大名品”种植面积约30万亩,特色农业品牌享誉全国。
另据悉,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济南章丘正在布局“齐鲁古道•文旅走廊”,重点实施明水古城、华侨城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优势。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