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疫情无情人有情。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
——习近平
新冠疫情来袭,人民生命至上。第一时间,白衣战士冲在了深圳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抢救病人,拉起防线,为守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就起一道坚厚的“铜墙铁壁”,创造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深圳速度”。
●拉响广东战疫第一声警报
1月8日下午4时许,深圳市中医院学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生李天昊正在学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诊,一位背着球包、年逾六旬的阿姨走进诊室。李天昊按照常规流程,先给患者测量了体温,体温计显示38.5℃,咽部充血,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在随后的问诊中,李天昊了解到患者有亲戚从武汉回来,出现了鼻塞、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职业敏感的“雷达”悄然响起。根据患者一系列情况的综合分析,李天昊隐约觉得这个病例非同寻常,这或许是一条重要的疫情线索。他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并嘱咐她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
患者离开后,李天昊马上按照工作流程要求填报了传染病报告卡,并第一时间上报给深圳市中医院。福田区疾控中心马上联系患者,获悉她自己没离开过深圳,但是亲家老两口从武汉回来,有感冒发烧症状,该中心判断其亲家老两口风险更高。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疾控部门快速响应,当晚,南山区疾控人员就上门为患者的亲家老两口采样检测。
从患者就诊到线索上报疾控部门,用时仅1小时左右。而从疾控部门到患者的亲家老两口家中做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咽拭子采样,就在1月8日晚上8点多完成。
1月10日晚上,两位老人来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发热门诊检查。11日凌晨,两位老人被转送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一步诊疗和隔离。1月14日,作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根据公布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自主合成引物和探针,对老两口中的丈夫进行了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这比国家核酸检测试剂盒送抵深圳的时间,早了整整12个小时。当晚,市疾控中心采用国家检测试剂对老两口的检测结果也出来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同一天晚上,老两口的亲家母——李天昊接诊的那位阿姨,也发病住进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1月15日,市疾控中心对入院的患者家属进行检测,亲家母、女婿、外孙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这是广东省发现的首个聚集性疫情家庭。
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深圳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为广东省首例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深圳拉响了全省战疫的第一声警报。
得益于社康、医院、市区疾控中心环环相扣高度警觉的监测系统,深圳能及时发现广东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第一时间转运隔离治疗首例疑似病例,第一时间部署开展监测排查。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战疫中,深圳市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精准检测快速识破新冠病毒,并使用高科技快速追踪密接者,及时阻断疫情传播。同时,市疾控中心确定疫点后,绘制出传播地图后,进行科学有效消杀。
●疫情防控阻击战彰显深圳速度
首例患者确诊,正式拉开了深圳新冠疫情防控战的大幕。疫情当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重于泰山。“跑赢”病毒,救治患者,牢筑生命防线,成为抗击疫情的决定性战役。
深圳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果断决策,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选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医院,作为深圳战疫“主战场”。1月下旬,市三医院1300多名医护人员严阵以待,1100张床位迅速腾空,全市新冠确诊患者全部送往该院隔离治疗。
全市最好的医疗资源,也迅速向三医院集结。1月25日,从全市各大医院抽调的首批23人重症医学专家团队进驻市三医院,保障危重病人的救治;抽调首批130名ICU护理精英团队,给患者最好的护理。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深圳医务人员第一时间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图为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前做好个人防护,信心满满。 (资料图片)
进入1月底,全市确诊患者开始快速增长。市卫健委紧急部署,扩容救治能力,启动深圳大学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院区作为“第二病区”,接收市三医院收治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的疑似病例和留观病例的转诊,两院区短短数日内筹备完毕实现转诊病人。同时,本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按照抢险救灾“绿色通道”项目,市三医院应急院区紧急开建,1个月内全部建成。
全市卫生战线全面投入到抗疫战斗中来,精兵强将,阻击病毒,迅速扭转了疫情初期的严峻局面。患者救治开始站稳脚跟,并很快取得卓越战果。从2月份起,大批新冠肺炎痊愈患者开始分批出院,重症、危重症患者大量转危为安,在院治疗人数快速下降。
救治能力的节节提升,生命防线的稳固,为深圳打赢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吃下了“定心丸”。经过4个月的生死奋战,短短100多天时间,深圳便实现了新冠肺炎患者的首次“全清零”,创造了战疫的“深圳速度”。
●坚持“早”字诀全力防范疫情扩散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是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深圳坚持“早”字诀,层层设防,全力防范疫情扩散。
深圳在全市“两站一场一码头”和出入主干道设置卡点,医疗、公安、交警对入深的车辆、人员进行全面体温检测,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同时,在市内,覆盖全市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高效运转,疾控部门、医院防保科及街道预防保健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多部门联防联控。
在疫情初期,深圳迅速在49家发热门诊“布下重兵”,24小时预检分诊,设立独立的隔离观察区。2月11日起,核酸检测扩大到了所有居家和集中隔离观察的人员,尽早筛查出潜在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社区是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深圳有着最“严”和最“快”的防疫措施,比如社区小区100%实行围合封闭式管理;近14天内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的人员100%居家隔离;存在与病例密切接触史的人员100%实行集中隔离等。“2月5日,福田区第一例‘一人确诊,整栋隔离’就在我们这个社区。”侨香村社康中心主任孙风芹告诉记者,金地香蜜山一户两位居民确诊,当晚,最严的“硬隔离”迅速实行。所幸的是,14天“硬隔离”后,整栋楼最终无一例新增感染。
见事早、行动快、措施严、效果佳,深圳“硬核”的疫情防控经验引发全球关注,登上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世卫组织高度评价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及措施,将其作为唯一城市防控经典案例通报全球,为全球新冠疫情防控贡献“深圳经验”。
●科研“加速度”攻关赋能战疫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战胜疫情,对新冠这一新病毒的研究必须抢在前面。
1月31日,距离收治第一例患者第20天,深圳市三医院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新冠肺炎临床诊疗方案“深圳版”。随后,马不停蹄,又陆续推出临床诊疗指南“儿童版”“重症版”“英文版”,为本市患者救治提供了理论、方法,为全国、全世界战疫提供了“深圳处方”。
2月1日,深圳在全球首次宣布,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即提示了粪口传播的可能性。阻断病毒传播除了戴口罩外,还要勤洗手,注意消化道卫生——深圳首次向全世界呼吁。
医务人员小心转运检测样本。(资料图片)
试剂盒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的关键。2月14日,市三医院联合厦门大学、万泰生物利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率先研发出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新型试剂盒。这种全新试剂盒,可以每批检测一两百份样本,1小时左右就可以出结果,远快于核酸检验的3-4个小时。
同时,对于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的研究,深圳也快人一步。由市三医院发起的法匹拉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很快证明了法匹拉韦治疗新冠的安全有效性,推动了该药物在临床上扩大规模应用,有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救治。
提前布局,快速跟进,深圳针对新冠病毒的科研,为全球战疫提供了“深圳智慧”。抗疫期间,深圳科研团队接连在全球顶级科学杂志《科学》《自然》等连续发表重磅研究成果,为新冠病毒研究提供了理论、经验,对于新冠肺炎的临床干预和药物研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研的“加速度”冲刺,为抗疫赋予了强大的“战斗力”。
相关链接
1月19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广东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广东省首例确诊病例出现在深圳。1月20日上午,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发布该例病例的通报,并披露“另有8例观察病例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的信息。
1月23日
经省市专家组会诊,深圳首批2名新冠肺炎患者痊愈,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出院。出院患者为一名35岁男子和一名10岁男童。
1月24日
深圳首次公布首批15个确诊病例详情,涵盖性别、年龄、所在辖区、旅居史、发病时间、入院时间以及当前病情。
1月24日
深圳印发《关于加大力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通报包括但不限于胸部CT、核酸检测、血常规检查等项目,全部临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全部筛查费用由医保基金和财政资金负担,个人无需支付费用。
1月25日
深圳组建市级新冠肺炎重症专家组,进驻市第三人民医院全力做好重型危重型病例集中救治工作。
1月26日
26日,“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抵达深圳蛇口海面。26日早上7时,深圳市疾控中心和海关检验检疫人员乘摆渡船登上邮轮,对全体乘客和船员逐一测量体温并进行筛查,共筛查出4例发热病例和9例曾发热病例,立即将13份样本送至深圳市疾控中心和南山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13份送检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26日晚,应急处置工作组组织乘客有序下船。
1月27日
深圳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通知》,按照一类补助标准,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按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补助;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补助。
1月29日
深圳针对新冠肺炎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选定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确诊和疑似病例患者的集中收治点,安排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深圳大学总医院作为第二、第三病区,专门用于接收核酸检测为阴性但仍需继续治疗的患者,让市三医院集中力量救治重症和危重患者。
1月30日
深圳首次公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各区分布情况,在不泄露病人隐私的前提下,披露了第一批共31个确诊病例在发病期间曾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
2月12日
根据《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疫情防控组关于印发<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四种重点人群管理治理>的通知》的要求,按照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深圳各区(新区)均为所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免费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2月24日
深圳组建重症医学、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市级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集中救治专家组。
3月1日
深圳确诊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该病例的93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追查并联系,其中69人纳入深圳管理,全部入住集中隔离点并安排采样检测。
3月27日
即日起,对所有经深圳口岸入境人员(含港澳台地区,含中转旅客)实行核酸检测全覆盖,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4月9日
深圳市卫健委公布29家面向公众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医院名单,市民可前往检测。
5月21日
深圳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首次“全清零”。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