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美股三大股指均创盘中历史新高,纳指与标普500指数创收盘历史新高,标普500指数史上首次突破3700点。截止收盘,道琼斯指数上涨104.09点,涨幅0.35%报30173.88点;标普500指数上涨10.64点,涨幅0.29%报3702.60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62.83点,涨幅0.50%报12582.77点。能源股走高,教育及抗疫概念股走低。
即使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在过去几周内,交易商仍在大量增持股票。明年疫苗广泛接种的前景,加上刺激措施出台的可能性,使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股市的近期风险。
彭博全球交易所市值指数显示,截至12月6日上周日,全球股市市值已经超过100万亿美元,全球债券市市值则达到66万亿美元,均为历史最高水平。这也就意味着,自3月以来有14万亿美元流动性被注入市场迄今,全球股市市值已经增加了40万亿美元左右。市场分析师Tyler Durden警告,实际上存在诸多风险。
彭博表示,2020年上市公司增发的股票规模将超过回购,为2010年来首次。根据EPFR编制的数据,在今年IPO和二级市场的发行热潮中,各企业已宣布计划通过股票发行筹集约510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50%。
贝莱德(BlackRock)发布了《2021年展望报告》,建议投资者加码美国和亚太股市,持有一些优质的动量股和周期性股票,同时减少美债和投资级债券的持仓。预计科技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下仍将保持高利润率。
共和党与民主党围绕综合性政府支出法案与疫情纾困法案的谈判进展艰难,法案的通过势将推迟到原定截止时间周五晚之后。围绕9,080亿美元纾困方案的磋商已经慢了下来,在对州和地方政府的援助以及企业免责保护这些问题的关键细节上,双方僵持不下。同时,议员们也在争论1.4万亿美元综合支出法案。纾困法案可能会绑定到这项用于为政府运作提供拨款的支出法案上。
美国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数激增,增大了美国进一步实行防疫封锁措施的可能性,并增加了立法者向美国民众提供疫苗的紧迫性。当地时间12月8日起,英国成为全球首个使用辉瑞(PFE)与BioNTech(BNTX)经过严格测试的新冠疫苗进行大规模人群接种的西方国家。在此之前,英国是全球首个批准辉瑞与BioNTech新冠疫苗上市的国家。
当地时间12月8日,是美国联邦法律规定的各州解决选举结果争议的最后期限,也被称为安全港期限。在这样的日子里,荷兰合作银行就提醒,虽然特朗普翻盘的几率非常小,但市场还是需要警惕未来48小时消息面带来的波动。
周二欧洲主要股指收盘涨跌不一,德国DAX30指数收涨0.08%,英国富时100指数收涨0.05%,法国CAC40指数收跌0.23%,欧洲斯托克50指数收跌0.13%。
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上涨8.90美元,涨幅0.5%,收于每盎司1874.90美元,创11月17日以来最高收盘价。3月白银期货价格下跌6美分,跌幅0.2%,收于每盎司24.736美元。
周二,纽约商品交易所1月份交割的西德州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下跌16美分,跌幅近0.4%,收于每桶45.60美元。伦敦洲际交易所2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5美分,涨幅0.1%,收于每桶48.84美元。
9日重要财经新闻集锦:
1、外资机构增持中国债券的步伐不停歇,并且托管量大幅增长。根据中央结算公司最新公布的债券托管量(按投资者)数据,11月份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7663.36亿元,同比上涨47.88%,相较上年末上涨47.38%。这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24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2、临近岁末,各大外资机构近期陆续发布对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展望报告。有不少外资机构在其年度展望报告中对A股给出“高配”“超配”评级,并对明年的中国经济基本面充满信心。
3、业内人士认为,临近年末,公私募机构大幅调仓导致市场风格突然切换,是这次回撤的主要原因。对于“阿尔法失灵”的恐慌,量化人士表现得较为乐观。在他们看来,模型调整适应需要时间,还是要调整心态,“等风来”。
4、对于2020年度的“收官战”,多家金牛私募认为,年末时点的A股市场依旧值得积极关注,经济超预期复苏带来的顺周期投资方向,以及经历过较长时间调整的优秀成长公司,仍然值得在年末大力布局。
5、今年是QDII基金出海的第13年,在经历了业绩大起大落后,首批4只QDII基金今年收益全部“回正”。整体来看,QDII基金2020年创下出海以来的最好成绩,目前的冠军QDII基金净值增长率已经超过90%,为历年最高水平。
6、有消息称,高盛已启动收购合资公司高盛高华100%股权的程序。接下来尚有一些监管流程要完成,高盛高华证券大概率将成为首家外商独资券商。截至三季度末,高盛集团总资产为1.13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7万亿元。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