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3日从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日前,一只罕见、近危鸟类罗纹鸭,也飞到福田红树林越冬了。
据了解,在12月1日的鸟类普查中,观测人员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的观鸟船上观测到,西边远处的红树林边沿有一群鸭类漂浮在水面上,它们在低潮时已经吃饱喝足,大多在埋头休息。经过仔细观察,在这些鸭类中,大部分是赤颈鸭和针尾鸭。不过,有一只鸭类与众不同,在阳光的照射下,头部散发出碧绿的光芒。
罗纹鸭(雄性,图中绿色头)拍摄:张高峰 戎灿中
原来这是一只雄性罗纹鸭。雄性的罗纹鸭很好识别,头部亮绿色比较显眼,与其他鸭类明显不同。
这只头部亮绿色的鸭,并不简单,被列为近危鸟类。
罗纹鸭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近危鸟类。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它们难得一见,上一次观测的记录是2018年3月。从2005年至今,在保护区也只有10多次观测记录,单次最大数量为5只。根据香港的文献数据,在上个世纪80年代,罗纹鸭在深圳湾比较常见,最高记录有400多只,但现在罗纹鸭为不常见冬候鸟,最多也只有几只。
罗纹鸭(雄性,图中绿色头)拍摄:张高峰 戎灿中
专家介绍,一个地方鸟类数量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增加或减少都不能直接反映出栖息环境的变化。一些地方鸟类的增多可能是由于周边生境被破坏而聚集,一些鸟类的减少可能是这些鸟类选择更北的越冬地。
近些年来,深圳湾罗纹鸭、骨顶鸡的数量在减少。但从它们的栖息环境上看,深圳湾变化不是很大,和它们栖息习性相近的其他鸭类,如赤颈鸭、琵嘴鸭等都没有出现这样急剧的变化。专家估计,可能是这些鸟类由于气候、种群总数等的变化,而没有较大的种群来深圳湾越冬,只有一些零星的个体跟随其他鸭类而来,因此它们在深圳湾就难得一见。
赤颈鸭等在水面休息 拍摄:吉祥
“稀客”频繁现身福田红树林,不是没理由。今年以来,福田红树林记录到不少罕见鸟类的身影,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珍稀水禽黄嘴白鹭,以及难得一见的罗纹鸭。很多候鸟对栖息地环境条件要求很高,如觅食水域要食物丰富,水质清澈。这些“稀客”的现身,说明福田红树林优化生态环境效果显现,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喜欢上了这里。
黑脸琵鹭等在基围鱼塘觅食 拍摄:柳柳
近年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不断加大鸟类保护力度,明显改善鸟类栖息环境。
成群的黑翅长脚鹬 拍摄:柳柳
其中包括,开展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系统地修复了深圳湾滨海湿地,恢复了红树林生态功能,改善了越冬或过境候鸟的栖息生境;实施基围鱼塘生境主动式改造管理,采取人工营造高潮位鸟类栖息地、科学调控水位、控制芦苇自然扩散、降低鱼塘周边植被高度、减少人为干扰、科学引导游客参观等措施,为迁徙过境和越冬的数万只水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地。在深圳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腹地保留下一块绿色净土、一片原生态的保护区。
编辑 范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