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收紧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令P2P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期。尤其是互联网股权投融资行业经过前期的快速发展,随着巨头的不断进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开始进入优胜劣汰的洗牌阶段。
互联网股权投融资业务该如何开展,是否众筹的前景就是一片黯淡?6月25日下午,专业服务于医药健康产业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投壶网在深圳别出心裁的举办了一场名为“不只是说说而已”的投后项目面对面“3+1”交流会,指出行业通病,聚焦投后管理,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股权众筹四大毛病
目前,前股权众筹发展虽属于蓬勃之势阶段,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资金难寻,部分平台对项目和风险的披露不足。
第二,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为了突破《公司法》对股东人数的限制,“股权众筹”机构采用代持股或者使用持股平台或者构建有限合伙公司的结构,构建成本高且法律纠纷常发。
第三,对投资人群不设门槛,部分平台不惜在三四线城市发展,甚至把投资人群体定位在对行业不甚了解,包括中老年人,但实际上,相比债权投资,股权投资是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需要较丰富的投资经历以及较为宽裕的财力。
第四,有些股权众筹平台还设立资金池,或者在平台上进行自众筹,而这些都是被监管纳为不合规的操作。
投后管理成热点
一些运作不规范的平台也逐渐爆出项目丑闻,深圳本土企业投壶网更是在第十八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率先抛出“众筹将死”的论断,在业界掀起新的探讨热潮。
作为本次交流会的主办方,投壶网邀请过去一年在平台方成功项目的项目方、领投方及跟投方,与一大批创投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及投资人,为投资人指点迷津,以期打破投后管理风险。
“投后管理”这一概念早在30年前就被首次提到,2013年底才开始逐步被各投资机构重视起来后,并将投后管理视作是VC/PE参与管理使企业实现增值的过程,从而使得投后管理将成为基金的核心竞争力,逐渐显现新的盈利模式。
投壶网CEO赵妍昱表示,平衡好项目方、投资方与平台方的关系,寻找到盈利机会将成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投融资平台最大的课题。当下,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的投后管理,投后管理和项目退出是平台在完成项目投资之后最重要的工作。
对投资人负责人
继P2P和第三方支付相继出台监管指导意见后,股权众筹也逐渐被纳入监管体系。证监会发布《通知》,并部署启动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平台进行专项检查。《通知》要求,未经过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展股权众筹融资活动。
《通知》明确,检查的内容包括平台上的融资者是否进行公开宣传,是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股东人数是否累计超过200人,是否以股权众筹名义募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有关专家表示,规范和管理是现在最为迫切的任务。“如何划分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保护投资者的权利是首先需要进行规范的。”
赵妍昱表示,行业中很多采用前端收费的平台,当项目完成募资后平台已经完成了利益的获得过程,本身就缺乏动力进行项目的投后管理,因此投后管理缺失或者只题不做是行业通病。投壶网的互联网股权投融资平台独特的投后管理体系,平台的投后管理‘不只是说说而已’。“我们要对投资人负责人,打破投后管理缺失的怪圈,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据调查,约有66%的投资人更加看重投后管理带来的绩效改善,进而通过企业的有机增长保值增值。截至2016年5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140家。股权众筹2015年度规模在50-55亿元之间,行业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
编辑 牧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