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深圳市罗湖区社区应急志愿者救援队笋西社区项目总结暨文华社区项目启动仪式”在罗湖区体育馆举行,罗湖区政协副主席高金德、罗安娜,罗湖区应急管理局、黄贝街道、笋岗街道、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罗湖区各街道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罗湖区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了启动仪式。
成立以来开展15场主题宣传活动,累计受益居民超2万人次
该项目由政协深圳市罗湖区委员会指导,罗湖区应急管理局、罗湖区黄贝街道办事处、罗湖区笋岗街道办事处、文锦渡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主办,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承办,深圳市罗湖中财投资发展公司、深圳市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罗湖区笋岗街道笋西志愿者协会为该项目提供支持。
现场,据笋西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应急志愿者救援队队长何康熙介绍,救援队是由辖区单位员工、党员、社工、居民志愿者及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等近百人组成的7支小分队,日常开展防灾减灾基础技能培训、组织社区应急演练、协助社区制定应急预案、开展风险排查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5场、应急演练8场、应急技能培训10场、初级救护员认证培训2场(其中有50名队员拿到初级救护员证)、研讨会5场,形成社区风险资源地图1份、社区灾害疏散图2份、社区应急预案1份,服务累计受益居民超2万人次。
会上,笋西社区应急志愿者救援队根据社区应急处理流程,展开应急项目演练。尽管烈日当空,志愿者们仍有条不紊地进行环境勘察、伤员包扎等演示。“我们通常用周末的时间训练,一个项目一般训练一两个小时。”张田福是笋西社区企业应急救援队其中一名队长,他认为,社区救援队能做到随时出发和不受环境影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主要得益于平日和社区其他志愿者进行的集中训练。
“我们将认真执行好社区应急救援项目,做好培训和宣传,引导和帮助辖区群众、企业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治理,让更多的居民学会‘自救’和‘互救’。”现场,黄贝街道党工委书记丘志表示,接下来,将推进文华社区党委与文锦渡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共建社区应急救援队伍的工作,并鼓励首批参与项目的居民,在社区中传播学习到的应急救援技能,引导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安全共建。
调动社会力量,探索建立社区居民自救互救机制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的单位,在灾害来临时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将直接决定社区的受灾情况。如何更有效地构筑韧性社区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由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资助,罗湖区应急局指导,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壹基金)执行的 “罗湖区社区应急志愿者救援队” 项目应运而生,项目旨在通过在社区组建一支了解社区、熟识风险、快速响应的专业性辅助型社区救援队伍,与职业化救援队伍协同,以抢救生命为第一要务,不断提升社区应急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对社区应急处置能力的关注。
2019年7月,笋西社区应急志愿者救援队正式成立,得到了笋岗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一年来,依托壹基金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技能培训,笋西社区应急志愿者救援队从零起步,制订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及宣传,开展初级救护员认证,完善基础建设,参与社区日常风险管理及突发事件应对,今年初,笋西社区获评2019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全区唯一一个;同时成立了罗湖区笋岗街道笋西志愿者协会。今年新冠疫情爆发,笋西社区应急志愿者救援队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积极参与防疫宣传、小区消毒、居民信息申报、企业复工排查等社区抗疫服务,在社区抗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笋西社区应急志愿者救援队的成功组建,清楚地展现了社区一级应急志愿者救援队伍对基层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的重要的末梢作用,为此,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与壹基金继续合作,推进“罗湖区社区应急志愿者救援队”项目的拓展,第二支社区应急志愿者救援队落地黄贝街道文华社区。黄贝街道将以文华社区志愿者救援队为起点,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批”的辐射效应,做出先行示范。
罗湖区社区应急志愿者救援队项目作为壹基金安全家园计划第一个落地试点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得益于项目各方的共同努力,为打通社区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发挥重要作用。
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发挥社区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建立社区居民自救互救机制,构建完善的社区应急救援体系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编辑 谭凤希